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25章 刘邦道破刘彻真正底气灭朝之战问题频出李世民猛吐槽(第1页)

刘邦闻言,忍不住笑了起来。“怎么可能?”“按照刘彻这小子的性格,一旦发动战争,那断然没有停止的理由。”“朕觉得吧,他不继续加码都不错了。”“啊?”刘恒震惊了。过了好一会,刘恒才道:“大汉财政都烂成这个样子了,刘彻还能继续加码?”“他拿什么来加?”刘邦有些不屑地看了一眼刘恒。“你呀,就是太小看人的忍受力了。”“朕这么说吧,不管是皇族、贵族、大臣还是商人百姓,他们的忍耐力都是远远超乎你想象的。”刘恒哑然片刻,道:“他们难道就不会造反?”刘邦哈哈大笑起来。“造反?刘彻常年征战,军队是绝对站在刘彻这一边的。”“再加上一个坐镇长安的绝世名将卫青,来吧,你告诉朕,谁敢造反?”军队永远都喜欢战争,这是铁律。有人可能会说,打仗是会死人的,难道军人就喜欢死?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的。死的人,是某个军人,属于个体。军队,是所有军人组成的整体。整体和个体的利益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致的。对军队这个整体来说,只要打仗,那国家的所有人力物力一定都会朝着军队最大程度地倾斜。军队可以在战争期间获得最好的后勤补给,最多的关注,最新的武器装备,胜利之后还能获得最多的奖赏,最大的威望。这一点是不会因为什么国家制度、社会文明而产生改变的。所以说,无论古今中外,军队永远都渴望战争。刘彻,恰好就是一个最喜欢发动战争的君主。纵观盘点视频,刘彻除了最开始几年没有掌控大权的时候老实了一段。剩下的这么多年,基本上除了战争,还是战争。这种皇帝,绝对是军队最欢迎、最支持的皇帝。把刘彻这个皇帝换掉,那就是要大汉军队的命啊!但话又说回来,没军队其实也不是不能造反。当年赫赫有名的大秦雄师,不也被陈胜吴广一声怒吼,六国旧贵族一拥而上推翻了?所以就有了另外一个刘邦刚刚说的问题。卫青!霍去病死前,卫霍谁强谁弱还有得争。霍去病死后,卫青就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战神。卫青的老婆是刘彻同一个娘生的亲姐姐平阳公主,卫青的姐姐是刘彻的皇后,卫青唯一姓刘的亲侄子是太子刘据,将来的大汉皇帝。别看卫青被刘彻闲置了十年,但只要看看两人之间的关系就能明白,刘彻和卫青这对君臣是史上最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没有之一。霍去病是在死后,刘彻宣布将来能陪葬茂陵,才确定能陪葬的。而卫青,现在都还没死,刘彻也没有宣布,可所有人都知道卫青将来是必然会陪葬茂陵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离间刘彻和卫青这对君臣,甚至刘彻、卫青本人都不行。卫青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性背叛刘彻,那想要造刘彻反的人就要面对大汉战神卫青统帅的巅峰期大汉军队。别看刘彻把国家所有人搞得这么穷,但大汉军队打了这么多年,被举国之力供养了这么多年,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巅峰期,最强形态。造反?不如直接拿把剑抹自己的脖子,死得干脆点,还不用连累三族。刘彻事实上已经不是用帝王权术统治汉朝,而是用强悍无比的卫青加上巅峰时期的汉军,镇压整个汉朝。就吸你所有人的血来打仗了,咋地?反一个试试?刘邦也是很羡慕刘彻的。“娘的,这小子真不愧是千古大帝啊,穷兵黩武到这种程度了,统治竟然还是稳如泰山。”“啧啧啧,朕服了,他确实配得上唯一一个不是开国时代的千古大帝。”李世民虽然也不是开国皇帝,但李唐的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说李世民是开国时代的皇帝也没毛病。只有汉武帝刘彻,唯一一个非开国皇帝,也不是二代三代,以第四代大汉皇帝的身份将大汉推向鼎盛。每一位千古大帝都有其过人之处!刘邦既自豪于自家子孙这么争气,又隐约有点羡慕嫉妒恨。这小子,真的是……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刘彻很快又再度召见了桑弘羊。桑弘羊发现御书房中竟然没有第三个人,心中突然有点不太好的预感。刘彻呵呵一笑,将一份旨意放在了桑弘羊的面前。“这是朕许你便宜行事的诏书,你立刻给朕想办法,再召集至少三万兵马前往朝鲜!”桑弘羊:“……”这一刻,桑弘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千夫所指,万人痛骂,死后无数人欢呼庆祝。桑弘羊一脸决然,刚准备说些什么,刘彻悠悠地开口:“朕觉得,你儿子也该往上提升提升了。”,!桑弘羊身体一振,顿时满面红光,精神抖擞。“陛下放心,臣一定完成任务!”桑弘羊离开后,又一个人走进了御书房中。汉朝大将军、大司马卫青。刘彻看着卫青,直截了当地开口道:“朝鲜必须在两个月内臣服,朕需要一个懂军事的官员作为新的使者,统领征召来的援军进入朝鲜,你觉得谁合适?”卫青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刘彻,沉吟片刻之后道:“义阳侯卫山。”卫山是卫青的族弟,在漠北之战中以校尉的身份追随霍去病立功,得封义阳侯。“不过臣认为,临阵换将不妥。若是议和不成战事再起,指挥作战还是以荀彘杨仆两位将军。”刘彻哈哈一笑,道:“就这么办。”于是,卫山很快就带着三万兵马,浩浩荡荡地前往朝鲜。此刻,王险城内的朝鲜王宫中,一片愁云惨雾。朝鲜大臣成已忧心忡忡地开口道:“大王,汉军进攻多日,国中诸多资源匮乏,难以持久。”“还请大王为江山社稷,早做议和打算。”朝鲜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地丘陵,不是适合耕作的农田。为了抵挡大汉的进攻,朝鲜动员了将近八万军队,真正的举国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朝鲜各项物资都在疯狂告急中。大汉只是国库没钱,社会上该有的物资还是有。朝鲜是真的连国内的物资都要没了。这就是双方国力之间犹如鸿沟般的巨大差距。再怎么被搜刮,再怎么穷的中原王朝,他的国力也不是卫氏朝鲜这种边疆番邦小国能碰瓷的。加上这两个月接连不断的战争。想要挡住鼎盛时期的汉军,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朝鲜军队虽然守住了这么长时间,但精锐的折损同样颇为严重。成已见卫右渠迟迟不说话,语气非常沉重地开口道:“大王,卫山已经带着新的援军赶到,若是再不做出决定,恐怕就来不及了!”汉朝已经调来了第二波大军,再不答应,人家肯定就直接灭国了。朝堂中的许多朝鲜大臣也是纷纷开口,希望卫右渠能和谈。甚至卫右渠的儿子,朝鲜太子也请求和谈。不和谈,别说将来继承朝鲜国社稷,太子马上就得当到头了。卫右渠本来就被现实将之前的雄心万丈给摧毁殆尽,闻言只能垂头丧气地开口道:“好吧好吧,请那位大汉使者卫山过来,正好还是同姓的,和他好好聊一聊就是了。”卫山和荀彘对坐。荀彘目光炯炯地看着卫山,很有些不服气地开口道:“义阳侯,咱们真的就这么答应朝鲜投降?”打了好几个月,死了那么多部下都没有攻破朝鲜人的防线,荀彘心中那叫一个憋屈恼火啊。卫山叹了一口气,见左右无人,轻声道:“大汉是真打不下去了,如果还要再继续打的话,恐怕国内又要死一批人了。”荀彘闻言,心中顿时一惊。卫山又继续道:“荀将军放心吧,只要朝鲜臣服,你和杨仆将军同样也是有功的。”“但功劳肯定没有灭国之功大,”荀彘闷闷地说了一句,点头道:“义阳侯要怎么安排,我全力配合便是了。”很快,朝鲜方面派人前来迎接卫山。卫山一路畅通无阻,抵达了王险城朝鲜王宫。这次朝鲜王卫右渠也不再有之前的倨傲,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在大殿前相迎,和卫山携手上了大殿。由于双方都想着赶紧结束战争,所以很快也就达成了和约。一,卫氏朝鲜承认汉朝为宗主国,和汉朝通商,不再阻拦任何半岛南部国家使者前往大汉朝见。二,卫右渠将朝鲜太子送往大汉长安作为人质。等卫右渠死后,大汉将派出使者、军队护送卫右渠回来接掌王位。今后历代朝鲜太子都必须前往长安作为质子,一如此例。其他方面的细节,基本上就是大汉和西域以及当年卫氏朝鲜开国君王卫满约定的翻版。总而言之,这份和约下来,卫山绝对是圆满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就是卫山带着朝鲜太子前往大汉了。又过几天,卫山一行来到了大汉和朝鲜边境附近,两军对峙的战场。卫山先行来到荀彘军营这边通报情况,荀彘初时倒也没什么异议,但仔细一看,却皱起眉头。“义阳侯,这样不行,你先让那些朝鲜人停下。”卫山大为疑惑,道:“荀将军,出什么事了?”荀彘指着正在朝汉军大营缓缓而来的两千名朝鲜人,正色道:“义阳侯,你说这些人是朝鲜太子的护卫。但你有没有想过,万一朝鲜人议和是假,派这支军队出其不意偷袭我们是真呢?”卫山吃了一惊,忙道:“有道理,那我让他们立刻停止前进,放下所有武器再进入大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荀彘点头道:“如此,绝对万无一失了。”无论荀彘还是卫山,都没觉得自己的要求有什么问题。你朝鲜太子都来当质子了,让你放下武器进入大汉军营不是很正常?但对于另外一边的朝鲜太子来说,他的观感又不一样了。这位朝鲜太子首先看到的,是多日激战过后的战场。为了防止瘟疫,尸体基本上都是被搬走掩埋了。但地上各种武器盔甲乃至身体碎片,还有战斗痕迹,都让这位从来没上过战场的年轻太子心中打鼓。朝鲜太子还能看到对面的大汉军营中,无数杀气腾腾的汉军虎视眈眈地盯着己方,好像随时都可能会冲上来大杀一通。再听到卫山派人传来放下武器的命令,朝鲜太子这边一行人越发慌张了。一名太子的侍从官忍不住道:“太子殿下,汉人不会是骗我们放下武器,让我们走进汉军大营后被杀掉吧?”朝鲜太子大吃一惊,道:“大汉乃是堂堂天朝上国,不至于吧?”另外一名侍从忍不住道:“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家父以前负责镇守北方,经常和胡人接触。我听他说,许多不服大汉的胡人部族首领都是被汉人用和谈的名义骗到城里杀掉的!”朝鲜太子越发惊慌了,根本不敢下定决心让随从们放下武器。迟疑片刻,朝鲜太子道:“再派人去和义阳侯接触一下,请他务必保证我们的安全,我们才敢放下武器。”对面的汉军主将荀彘都攻打朝鲜这么长时间了,朝鲜太子信不过荀彘。汉军大营中,荀彘看到朝鲜人迟迟不肯放下武器,顿时一声冷笑。“义阳侯你看到了吧?这些朝鲜人就是心里有鬼!”“呵呵,恐怕是真被我猜中他们假投降真偷袭的计谋了。”卫山也愣住了。“难道本侯被朝鲜人骗了?”“这个卫右渠,真该死啊!”但回想了一下见面经过,卫山又觉得,卫氏朝鲜是有和谈诚意的。就在此时,荀彘已经按捺不住,下令让一支部队出营,缓缓朝着朝鲜太子那边压过去。朝鲜太子见状,越发慌了。“不好,汉军来打我们了,快撤退,撤退!”朝鲜太子立刻就带着随从们撤回了朝鲜军大营之中。荀彘见状,眉头一扬。“义阳侯,今日我们也算是识破了朝鲜人的阴谋。”卫山沉默片刻,叹了一口气。“看来大汉是只能把这场仗打到底了。”卫山很快回到长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禀报给了刘彻。刘彻气坏了。“好个卫右渠,朕给了他这么多次机会,他竟然一直都在算计朕吗?”“传令下去,让荀彘和杨仆接着打,不管打多久,也一定要把卫氏朝鲜灭了,以儆效尤!”另外一边,朝鲜太子回到了王险城,也将事情禀报给了卫右渠。卫右渠面如土色。“这些汉人,寡人诚心诚意地想要和谈,他们竟然却使诈?”“看来,也只能抵抗到底,迫使汉人撤军了。”【由于缺乏互信基础,双方原本已经达成的和谈却在朝鲜太子进入大汉的时候彻底谈崩了。】【战争又一次持续了下去。】汉朝的国力毕竟远胜朝鲜,在经过几个月的进攻后,荀彘终于突破了朝鲜陆地上的防线,进逼王险城。借助荀彘的突破,杨仆在水上也趁机进攻,拿下了王险城的码头。数万大军水陆合围王险城,胜利看起来已经是唾手可得。偏偏这个时候,汉军内部却发生了内讧。两名汉军主将犹如两只斗鸡,怒目而视。荀彘冷冷道:“若非我军突破朝鲜陆地防线,怎么可能会有如今之大胜局面?”“此战当以我军为主!”杨仆不甘示弱,冷笑道:“若非我军兵临王险城,牵制了朝鲜最精锐的力量,你部怎么可能这么顺利击溃当面之敌?”“更何况朝鲜精锐并没有太多损失,仓促强攻必然会造成重大损失,应该以围城为主,招抚为辅,方是上策。”荀彘看着杨仆,露出鄙夷表情。“杨将军,你怕不是被朝鲜人打败过,吓破了胆子吧?”原来杨仆在刚刚进攻王险城的时候,因为过度自大,竟然只带了几千先锋登陆,联合水军出战。朝鲜人在试探过后发现杨仆就几千陆军,直接打开城门杀出大军。杨仆这点人哪里抵挡得住?很快就被打败。许多汉军残兵败将逃到王险城附近的山林中躲藏,陆陆续续用了一个多月才全部重新归队。有了这次失败后,杨仆打仗越发小心翼翼,也倾向于招抚。被荀彘揭短,杨仆心中也是极为不满,怒道:“荀彘,我乃大汉列侯,注意你说话的分寸!”荀彘冷笑道:“灭了朝鲜,我难道就不是列侯了?谁怕你!”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双方剑拔弩张,一番大吵,竟然直接动起刀剑来。汉军内部,两支兵马主帅拔剑相互厮杀,你死我活。荀彘这边毕竟是陆军主力,人多势众。激战过后,杨仆被杀,荀彘直接领兵入驻杨仆大营,控制了杨仆的所有军队。随后,荀彘一边领兵继续进攻,一边上表朝廷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什么,杨仆领兵进攻荀彘,被荀彘反杀了?”大汉皇宫之中,刘彻看着面前的奏章,呆滞住了。他是怎么也没想到,两路主将竟然还能自相残杀的?群臣对此也是各执己见。“杨仆乃是大汉列侯,就算身犯死罪也应该由陛下做出裁决,什么时候轮到荀彘越俎代庖?应该将荀彘撤职押回长安治罪以儆效尤!”“杨仆率先内讧,荀彘不过是被动还手,杨仆死有余辜,荀彘无罪!既然无罪,荀彘就应当继续领兵灭掉朝鲜。”众人吵成一团,刘彻心中也是烦闷不已。之前打南越国,先死了韩千秋和安国少季。现在打个卫氏朝鲜,又死了涉何跟杨仆。怎么大汉打个仗就不能顺顺利利的呢?刘彻沉吟良久,做出裁决。“临阵换将,朕不取也。”“责令荀彘抓紧进攻,早日攻破王险城。”“杨仆之死,等大军班师之后再做详细调查!”贞观世界之中,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看到这里,也是忍不住摇了摇头。“制衡,多少本该顺利打赢的仗,就败在了这个帝王心术上。”李靖点了点头,笑道:“说实话,这种两路大军齐发,相互之间却并没有真正统辖关系的仗,是臣作为主将最不愿意去打的。”“说起来,之前万历皇帝打的朝鲜战争,不也是如此吗?”李世民点了点头,感慨道:“谁说不是呢?军队本来就是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想法,没有一个拥有足够权力的主将来摆平这一切,压根就没办法统一认识进行作战。”“两路分兵互不统属,真以为每个人都是卫青霍去病吗?”李治在一旁听着,仔细回想,还真就发现了一些细节。基本上刘彻派兵出征,大部分战役都是两路甚至多路出击。唯一一次,就是卫青领十万骑兵出征漠南寻找伊稚斜决战。刘彻这帝王的分权制衡之道,还真是玩到骨子里去了。李靖笑道:“但凡荀彘和杨仆之中某个人能被全权委任为主将,负责朝鲜所有军队指挥事宜,也都不会爆发这样的内讧。”“只能说这位刘彻陛下过于注重分权,也对大汉军队太有信心,太看不起卫氏朝鲜,才导致了杨仆身为堂堂列侯竟然死于战场内讧这种悲剧。”李世民看了一眼李治,笑道:“看到了吧,治儿。”“就算是堂堂千古大帝,也是很容易就犯错的。”“朕也一样。”说到这里,李世民突然有些走神,似乎是在回忆起当年的某些事情。过了好一会,李世民才继续开口道:“今后你要记住,当皇帝的犯错并不可怕,但错了就一定要改。”“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改过自新,提升自己的过程。”李治闻言,赶忙凛然应是。只是脑子里总有一个问题。父皇您总说要改过自新,那您强娶的李元吉遗孀杨氏,又该怎么说?杨氏都已经给您生了十四弟(李明)了,您似乎也没有想改的念头啊?算了算了,子不言父之过!:()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