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果然好事多磨。
看霍海的表情,儿宽就知道祖师肯定懂这个,尬笑:“我们给您丢人现眼了……”
“不过在发现长条钢材容易拧断后,我们果断转换了思路,才用了螺栓连接。”
“同时我们把两段钢材头上做一个弯曲,螺栓连接的同时,用烧热的钢水进行焊接。”
焊接这技术,商代就有了,三星堆就有焊接的。
不过焊接和电焊还不太一样,用热钢水焊接反而是通用公司带去的技术。
霍海的暖气管道团队当初就是用这个方法焊接钢管的,技术门儿清。
儿宽从长安调了两个技术人员过来。
那边的焊接工艺已经非常强大了,铜材料价格太贵,他们平时也在研究钢铁材料等新材料,所以早就有这个技术了,在来到怀朔后直接就完成了焊接。
说白了,儿宽他们是在想办法想什么技术能解决问题,至于具体的技术,先在技术院那边寻找,如果找不到,再研究。
但是目前为止,大部分技术都找得到。
儿宽兴奋:“我们还研究出了一种铆接方法!”
霍海:“是不是把铆钉烧热了,穿过孔,然后把另外一头也敲成帽子,就把两片铁皮铆上了?”
儿宽:“……”
“师祖你知道不跟我们说?我们研究了好久的!”
废话,这也不是什么好难的技术,事实上商代青铜器就有铆接工艺,只是时间久了被新的工艺代替了。
霍海:“也就是说,钢骨已经没问题了?”
儿宽:“八十米以内,不会出问题,八十米以上,我们在想新方案。”
现在制作二十米长的木帆船没有问题,制作六十米以上的钢骨没问题,两者合在一起,也就是六十米以上的钢骨轮船的平台没问题。
本来蒸汽机大型化就比小型化容易,那也就是说……
只要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解决这些东西融合在一起的小摩擦,就成功了?
霍海深吸一口气。
无论如何,自己也要等到现场看到成功了,才能走。
否则万一刚走了,出个什么小问题,研究人员解决不了,到时候一攻关就三年。结果霍海知道怎么弄。
那不傻了吗。
霍海看向儿宽,拍了拍儿宽的肩膀:“八十米以内就够用了,八十米以上,就不是木钢混合结构的天下了。”
“木头再怎么坚硬,超过八十米还是会变形,会带的钢骨变形。”
“如果钢骨框作成可以铆接铁皮的框架,钢骨的框架结构,结合铁皮更强的拉力,自然可以制作八十米以上的大船。”
听到这个,儿宽猛然间醒悟。
对啊,既然材料不行,那就换材料啊。
两个构成结构的材料,一个不换,换掉另一个,至少总体强度要上升一大截。
如果到时候材料又不行了,继续换材料就行。
儿宽现在领悟的就是科技进步中的一种大方向流派……大力飞砖。
精密技术,那是另一个流派。
此时黄河上的轮船居然都已经离开视线了。
这速度。
霍海感觉,这速度应该和工业革命期间初代横渡轮船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