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章科举来了(第2页)

那当然是继续疑似地……但是写到地字,这卷面占满了,必须要换行了,怎么办?难不成写小点把上霜凑上去?

那必不可能啊!

这样一写,人家没看过这首诗的人,看半天都不知道你的书法怎么断句。

这个情况,一直到朱熹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朱熹,发明了一个符号。

句号。

朱熹用一个小圈,【。】来进行断句。

这就是第一个标点符号。

朱熹之前,短文章横行天下,诗词对偶是娱乐文学的主流。

朱熹之后,长文章,大结构文章疯狂涌现,剧本、成了娱乐文学的主流。

就是因为这个圈【。】

实际上,历史上用标点符号的人很多。

但是那些标点符号都比较大,比如箭头,比如竖弯钩,比如一大点作为标记。

但是最终,都因为不好用,容易和有些字混淆。所以被放弃了。

直到句号的出现,彻底的把行文规范化了。

而现代书写中,因为毛笔字更适合表现在招牌、书封面、艺术字体、大场面上面,而印刷字体更类似西方文字的粗细。

所以标点符号也采用西方的这一套。

不过,最主要的三个符号,顿号,逗号,句号,其实是不一样的。

其中中式逗号,是东方历史上也是有的,但是因为形制变化不大,所以才用了西方的,而句号顿号,则是必须采用自己的。

准确的说是独有的。

在打字时,英文一句结束是一个【.】而中文结束是一个圆【。】

事实也证明,在标点符号越来越多,各种不同体系的符号混用之后,中式句号要比西式句号更有辨识度,更不容易看错,但书写和打字出来表现上又差别不大。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表明,在西方能够完整的行文之前,东方早就可以复杂且完整的行文了,句号就是证明。

这个标点符号是一个浓缩的文化印记。

不过有关行文规范的作用,霍海还是慢慢的讲给了文翁听。

听完后,文翁明白了:“也就是说,完整的标点符号系统,可以推动长文的诞生。”

“让更多的人熟悉长文。”

简单的来说,如果没有标点符号,《西游记》能把所有人看的头昏脑涨,绝不会有人看这么长的。

霍海把标点符号给写上,才有了《西游记》的暴火。

而这也是一个引导作用。

以前,可能全大汉四十万文人中,只有最顶尖的一二百人,能忍着断句的问题,看长文,也只有最顶尖的一两个人,能忍着断句的问题,去写长文。

天下间之所以著书立说那么难,就是因为行文没有规范化。

二现如今,天下百万读书人中,一百万人有九十九万九千人能阅读长文,只有一千人阅读障碍实在是没法看长文。

而一百万人中,只要你想,一百万人都可以写长文。

或许他们写的狗屁不通,但是的确有写长的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事情已经不是简短的三五段话能够解释的清楚的了,就需要写长。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