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章大哥和二哥吵架老三没了(第7页)

【肯定新学的正确性,建议向全国推广新学,代替旧学。

肯定官学的优越性,建议大汉建立全国官学制度。

肯定科学的创造性,建议大汉培养子民,提高全民平均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内驱动力。】

三条合在一起就得出了结论,【建议大汉举国建立官学,所有私人学校课程和教材必须同步官学。所有适龄小孩年满五岁开始蒙学,七岁开始读小学,六年小学之后读中学,六年之后选择深造或毕业。深造者继续读大学,或是技术类学校。】

然后就是【建议实行德教,全面推行道德教育。但实行能考,以能力选拔人才。

不一定让所有人都成为人才,但一定要努力让所有人都成为有道德的人,然后再在其中选拔人才。

中学选拔小学毕业生入学,以各地方自主出题(在官学题库中自主)进行考试。

大学选拔中学毕业生入学,由朝廷每年出题考核,取成绩最优部分。

朝廷选拔官员,从大学毕业生中,选取国考最优者录取。

三种考试,保密出题,糊名阅卷,力求公平公正公开。】

三个肯定,提出教育骨架。

三种考试,小考,中考,国考。

分明是要让所有学派都失去成为官员的资格,只有走国考路线,国家让学什么,才能学什么,学成后,才能当官啊!

在周鸿升看来,这下全完了。

本来按照周鸿升的想法,未来朝堂全都是儒生。

儒生成为官员,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子孙的利益,就必然推崇谷梁学。

那么到时候,自己的谷梁学代替公羊学,最终自己就能成就思想领袖。

自己成为思想领袖后,看朝廷给不给自己复爵吧。

复,那自己家就是贵族,谷梁学专门保护贵族的利益。

不复爵,那自己就是家传大儒,以后学生只会更多。

无论怎么走,都是赢。

但现在,第一步就出现问题了。

董仲舒带起儒家才多少年啊,儒家在朝堂成为主要力量才多少年啊,就要完蛋了吗?

要知道如果举孝廉这一套或者按照太学考试那一套,无论是哪一种,最后都是儒家崛起的。

所以,周鸿升和石德才那么急。

司马迁端起茶又喝了一口,吹了吹茶叶:“哦?这有什么好急的?”

“他能写文章发新闻,我不能么?”

周鸿升和石德心中已经在比中指了,虽然他们不知道比中指什么意思:你个装逼犯,不就是因为你能写新闻,所以我们才来找你?

司马迁:“文翁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在官场,那都是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要发文,不能怼他,得从侧面迂回。”

……

清早,文翁看着报纸,忍不住点头称赞:“厉害,有趣,有趣。”

司马迁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就给出了回应。

文章给同样是【三个肯定】加【三个考试】。

所有写的东西,都和文翁写的一模一样。

所有列举的数据,举的例子,都和文翁类似。

甚至有一种他是来帮文翁说话的的感觉,各种举例,加强了【三个肯定】。

肯定科学的作用。

肯定新学的好处。

热门小说推荐
射雕之江湖

射雕之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传说。有传说的地方就有故事。这是一个调教萝莉或被萝莉调教的故事。这是一个推倒女王或被女王推倒的故事。我们在江湖的角落,...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