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59章 学堂之争(第1页)

其实在义务教育这块,朱英可不算是最早提出的。

第一个提出的,正是朱元璋,早在大明建国初,洪武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召集了中书省各官员,表达了要普及教育,兴办学堂的意见。

而在那个时候,整个大明也是迅速的行动起来,开始建立具备大明特色的教育体系。

这等事情,对于整个古往今来,都算是头一遭。

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朱元璋建国后发现,自己大明如此辽阔疆域,人口,竟有一种无人可用的情况。

受到蒙元的冲击和清洗,最为主要的还是蒙学对汉学的打压。

很多人认为蒙元,也是属于中原王朝之正统,他们所用的,所学习的,所提倡的,皆是汉学。

其实这是错的。

或者说,这是朱元璋在编纂蒙元历史的时候,对其进行了改变,甚至是改变了整个华夏族群的潜意识。

真实的蒙元,作为第一个自外族进犯中原,且成立王朝的国家。

实际上在整个蒙元时期,都在极大力度的打击汉学,打压汉人。

首先是忽必烈,他只会简单的汉语,建立蒙元后,也不存在去推行汉学,而是推行蒙学。

最简单的一条,就是想要当官,首先你要会蒙语,懂蒙文。

朝堂议事,文书卷宗,皆是蒙语蒙文。

甚至于后来的蒙元历代皇帝,听不懂汉语,也不存在看得懂汉文。

汉家文学,受到了有历以来最为强力的打击。

百年,数代传承。

私塾教授的,尽皆是蒙文,蒙语。

若不是蒙元对于汉人极为打压,尤其是南人,很难为官,这才使得一些基层的南人百姓,得以保留汉语汉字。

南北的差异矛盾,也是在这个时候,最大化。

所以朱元璋只能开办教育,把读书人变得多起来。

他亲自审定各级学堂的学生定额,每年招入府、州、县的学生达三万多人,他们一律称“廪膳生”(廪lin),所谓廪膳,即官府供应伙食。

到了洪武八年的时候,办学规模再次扩大,又令天下建立社学,延伸到县城之下。

如此,加上朱元璋称帝之前就在南京设立的国子监,整个大明王朝的官办教育,从京师一直延伸到乡村。

大明户部这边也全力支撑,除了建校舍、请老师外,学生的待遇也很好,官府除按月供给他们每人“食米六斗”外,还免费供给鱼肉,此外这些学生还享有免役特权。

京城的监生那就更不得了,校服全套包了,结了婚的可以带家眷入学,未婚的发钱作将来的婚聘金;外地的学生每年还有带薪探亲假,重要节假日发节日补助。

朱元璋以惊人的行政效率和与他本人秉性极其不符的慷慨,建立了覆盖整个大明的义务教育体系,几乎是从幼儿园到大学。、

现在问题来了。

为什么朱元璋能办,朱英现在于京师去办,就变成了开民智了呢?

为何现在文武大臣都在强烈的反对,甚至觉得掘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这个中原因,主要在于对象阶层。

朱元璋在办理学堂的时候,由官府督办,最后这些招生人员,包括招生目标,全部落在了勋贵,乡绅,地主,大户们的手上。

那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百姓学子,根本就不可能有机会到这学堂里去。

热门小说推荐
王爷,王妃又来给你看男科了

王爷,王妃又来给你看男科了

医妃女强不孕不育男科她是22世纪的天才神医,却穿越成了古代不受宠还被毁了容的丑女弃妃?南苏禾没事,医术在手,天下我有。她治好自己的脸,从天下丑女变成第一美人。她治好了王府侍卫,从此多个脑残粉她治好了胆结石的太后,王府后宫任她横着走。至于自己那个残疾王爷夫君,她捏针冷笑王爷,不妨我们来聊一聊,给你看男科不孕不育的事?...

我靠读书成圣人

我靠读书成圣人

穿越爽文文道儒道文神作89章起飞,93章爆炸天不生你林亦,万古文道如长夜!这是一个读书就能获得才气的文道世界。道术被定为邪术。林亦,读地球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养浩然正气。才气杀人,口诛笔伐。言出法随,文道成圣。...

异界最强赘婿

异界最强赘婿

一代天骄,无冕邪皇得洪元天地至宝穿越异世,身家卑微遭尽冷眼,却无一在怀。身怀绝世宝典修得无上神功,隐于大市弄天下于股掌。...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