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25章 今非昔比(第3页)

而原历史时间线上的汉武大帝刘彻,却在内部治理一塌糊涂,甚至险些让汉家江山社稷崩塌的前提下,仅仅凭借‘武功’二字,便得以名垂青史。——汉文帝刘恒,在位二十七年,兢兢业业一生;

花费足足二十七年的时间,达成了在‘文治’范畴的天花板级成就,却唯独缺个‘武功’。

——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四年,放浪形骸一生;

用足足两倍的在位时长,霍霍了汉家足足五十多年,将文景之治的积累败坏了个一干二净,百姓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却唯独只有‘武功’。

但在后世,世人皆知汉武刘彻北逐胡虏,卫霍闪耀草原;

却鲜有人知汉文励精图治,更为天下人赞为‘在世圣人’。

这,就是文治、武功二者之间的差别。

说不上二者哪个难度更大;

前者需要花费极为漫长的时间,需要极强的耐心,以及一定的政治能力;

后者需要极大的魄力,以及足够稳固的威严。

但含金量一目了然——励精图治数十年,不如一战所得之武功!

如秦奋六世之余烈,励精图治百十年,终也抵不过始皇一扫六合,为华夏之祖龙。

如汉历经文景之治,委曲求全数十年,终也还是抵不过汉武马踏胡虏,铸诸夏之脊梁。

作为汉太宗孝文皇帝的发妻,窦老太后至今都还忘不了丈夫临终前,依旧在耿耿于怀的是什么。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老太后更不可能不知道: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武功二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是,在这场战争前,刘荣只是一个勉强成人,手腕勉强合格,政治水平勉强达标的菜鸟皇帝;

那此战过后,有‘武功’二字傍身的刘荣,就彻底成为了真正口含天宪,言出法随的汉天子!

过去的刘荣制定政策,需要以现存律法为依据;

但从今往后,刘荣想要制定的每一项政策,都会有新的法律跟进,来补充政策的合法性。

这,就叫‘言出法随’!

这样的状况,显然不是老太后希望见到的。

准确的说,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老太后的心情很复杂。

作为汉家的掌舵人——至少是理论掌舵人之一,老太后当然希望汉家在每一场战争中,都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

但作为一个个体、一个有权力欲望的政治人物,老太后显然也不希望刘荣如此顺利的获取‘武功’,并以此为根基,过早的从手中夺走太多权利。

只是眼下,米已成炊;

就算再怎么无法接受,老太后也只能强迫自己接受,并尽快适应自己的身份变化。

——从过去,代替先孝景皇帝,为新君刘荣‘撑场面’的决策者,转变为日后,为天子荣提供建议,并适时提醒、告诫的参谋者……

“皇帝的陵、邑,可都有章程了?”

别了老半天,窦老太后才终于憋出来一句没头没尾的警醒之语。

倒也不是老太后不习惯如今的角色;

——在孝景皇帝年间,面对着羽翼丰满,还未即位便已壮年的孝景皇帝,窦老太后便基本都是这么个参谋者的角色。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