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64章 文明的差异(第2页)

因为按照草原游牧之民固有的认知,在战场上杀敌,根本就不是一件需要奖励的事。

——你作为战士上了战场,本来就应该杀敌!

不是为了大匈奴,更不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而仅仅只是为了你自己能活下去、能活着走下战场而已。

就像你作为牧民,天生就应该畜牧,并按时向头人、单于庭上贡一样。

草原上的一切,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运行。

作为奴隶,天生就应该为主人劳作,天生就应该舔主人的脚趾,天生就应该对主人赐予的每一点食物,乃至每一个好脸色感恩戴德,并贡献出一切作为报答;

作为牧民,天生就应该拥有畜牧群,天生就应该成为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毡帐’的首领,天生就应该磨练战斗机巧,保护这个家庭不受外来者侵犯,并且接受部族,以及至高统治者:单于庭的统治;

作为贵族,天生就应该具备与身份、地位相匹配的强大武力,天生就应该睿智,带领着部众走向正确的方向。

等等等等。

一切;

草原上的一切,都是按照‘作为xx,你天生就得如何如何’的认知运转。

相较于这样的落后文明,农耕文明先进的点,就在于激励制度。

不同于游牧文明‘有功不赏,有过重罚’的跛脚制度,农耕文明在封建阶段的根基,几乎是完全围绕‘赏罚分明’四个字去构建。

奴隶有功,便有机会恢复平民身份;

农民种地种的很好,也可以奖励一笔财物,以及一个官职:力田。

工匠超预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可以奖励财物、资产,乃至于非皇族所能拥有的最高爵位:彻侯之爵!(西汉第一任少府梧侯阳城延,因建造长安城有功获封为侯)

至于军队,就更是有功必赏的‘重灾区’。

——过去,是斩首必赏;

现如今,有了当今刘荣的军功核算新则,军功封赏更是详细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

在战争中,你作为民夫,将一车粮食送到了前线,战后便有机会得到几车粮食的奖赏;

在战争爆发前,你作为斥候打探到了敌军的动向,战后便能得到加官进爵,外加财货的实物奖励。

凡是军中立下的功勋,大到开疆拓土,小到输送军粮,几乎都能得到包括身份、地位、权力、财物在内的所有层面的奖励。

诚然,你的上官也同样会夸赞你,却不是空口无凭,而是一边把升职任命交给你,一边跟你说:好小子,真不错!

家乡的父母官大概也会夸你,却也还是不会只付出唾沫,而是会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一部分,来作为地方给予你英勇作战,给家乡争光的奖赏。

与此同时,父母官还会带着你,当着治下百姓的面宣室:咱们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大英雄、大丈夫!

男人们会尊敬你,女人们会崇拜你,就连孩子们,也会把你当做自己毕生的榜样。

父母教育孩子,也不会对孩子说:你要做xxx一样的大英雄——类似这种虚无缥缈的话;

而是会说:你看那个谁谁谁,战场上立功做了英雄,房子车子,票子妹子,啥啥都有了!

你要是也能做个那样的大英雄,也能拥有车子房子,票子妹子,还得到十里八乡爱戴、传颂,俺们也就放心了……

总结来说,就是农耕文明对于任何积极的事务,都会通过奖励——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能改变生活的奖励,来作为最贴合人性、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提倡方式。

相传,早在春秋之时,儒圣孔丘就曾因为一件类似的事,而对自己的一位杰出弟子大发雷霆。

这个故事更是时隔千百年后,成为了华夏文明‘有功就该赏,而且必须得赏,人家赏了你就必须得拿’的坚实理论依据。

事情的原委大致为:彼时,鲁国羸弱,有许多鲁国之民外出闯荡。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