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申屠嘉离任前,算是指定了条侯周亚夫。
然后周亚夫‘自辞’相位,并‘主动’放弃了继任者举荐权。
而后,便是先帝老爷子任命桃侯刘舍……
从以上这一连串——自酂侯萧何以来,汉丞相每一次‘换届’的过程,其实就不难发现:对于上一任丞相的继任者举荐,汉天子基本都是遵循的。
至少表面上,每一次换届都是老丞相指定一个人,天子从善如流的拜那人为新的丞相。
这就使得汉家政坛,实际上形成了又一个政治潜规则。
即:除非上一任丞相,是因为‘过错’而被罢免;
否则,新一任丞相,必须得到上一任丞相的举荐——至少是认可,才能真正具备丞相所对应的政治威望。
这就类似于后世,老领导调任前,拉着新领导对所有下属说:我走之后,就由新来的某某同志,来主持大家的工作了;
大家要像支持我一样,支持某某同志未来的工作……
有这句话,新领导大概率就不会被排斥。
反之,没有老领导这句话,新领导上任后,还要花相当一段时间,来和下属进行磨合。
一样的道理——老丞相认可的,甚至是指定的新丞相,是不怎么会被朝堂内外排斥的。
反之,则多少会有或多或少的排斥。
比如当年,并没有得到北平侯张苍指定、认可的申屠嘉,就被批为‘一代不如一代’。
即便这并不是申屠嘉的错,而是张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丧失了继任者推荐权,申屠嘉也还是无法避免被排斥一段时间。
再比如刘舍。
如果当年,刘舍接的不是周亚夫的班,而是老丞相申屠嘉的班,并得到了申屠嘉的举荐;
甚至于——哪怕得到了周亚夫的指定,刘舍为相初期的工作,也不会开展的那么费劲。
所以,刘舍方才这一番表态,看似平平无奇,可有可无;
但实际上,却是在这朝议之上、在正式的政治场合,以前一任丞相的身份,认可了即将成为新一任丞相的窦婴。
如此一来,等窦婴入主相府,朝堂内外——至少那些和刘舍共事比较愉快的人,就不会再排斥窦婴。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刘舍的认可,甚至补全了窦婴这个新任丞相的部分合法性!
至少在如今汉室的政治大背景下,朝堂内外基本都是这么认为的。
刘荣快刀斩乱麻,刘舍也半点不含糊的表了态,丞相的位置,这便是定了下来。
剩下的,就只剩下奏请东宫,卜卦问吉,以及正式祭天拜相等手续。
基本都是走个形式。
——东宫窦老太后,难不成还能反对窦婴拜相?
负责卜卦问吉的太常官员,难道还敢占卜占出‘老天爷不让窦婴为相’的卦象?
显然都不可能。
华夏上下五千年——至少当今汉室,是神为皇帝服务,而不是皇帝为神;
甚至就连神,都得先得到汉天子的敕封,才能真正成为‘神’……
“魏其侯即为相,则御史大夫出缺。”
“又新设大司空一职,亦缺。”
“——朕意,故内史韩安国,擢大司空。”
“又卫尉建陵侯卫绾,擢御史大夫。”
“诸公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