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苏允吃了饭回了房,却是没有睡午觉,而是钻进书房之中,继续写三国,毕竟作为一个码字人,哪有什么睡觉的说法。
回了房写了一回,正待自己审核一遍,便听到有人过来了。
苏允听了一下脚步声,随后露出了笑容:来了。
苏允手写《论汉唐宋三代之政治得失》,可不是为了写《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何曾需要这种详细的研究。
苏允对当今朝堂的上的诸公,能看上的也就章惇这么一个人而已。
在苏允看来,在治国理政之上,这北宋中后期的宰相中,无过于章惇一人而已。
什么范仲淹、韩琦、王安石、司马光,在章惇面前都是弟弟而已。
至于为什么章惇被贬为奸臣,苏允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来是因为章惇在王安石之后主持变法,王安石的改革一直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轻视和鄙夷。
这些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主导,他们重视道德治国,而鄙视法律、财务和经济等实操。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历史书籍更容易将王朝的衰落归咎于变法,以及主张和支持变法的人。
二来则是靖康之难后陷入危机,宋室南渡,朝廷需要寻找替罪羊来承担历史责任。
宋高宗将这个责任推到了蔡京和王安石的身上,将他们描绘成国家的罪人。
因此,章惇这些推行变法的人自然也被视为误国奸臣,成为了众矢之的。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便是自从在正史中设立《奸臣传》后,中国历史上便只有奸臣而无昏君、暴君。
毫无疑问,所谓的“奸臣”,成了昏君、暴君的替罪羊。
然而,对于像王安石这样的大人物,虽然他的名声很大,但是可能因为他的政策和风格过于独特,并没有被列入《奸臣传》。
然而,对于蔡确、吕惠卿和章惇等人来说,他们很容易成为替罪羊。
这些人在政治上可能有一些问题,或者他们的名声并不响亮,所以他们被用来承担北宋亡国的罪名。
至于有人要拿章惇迫害司马光苏轼这些人来说明章惇是个奸臣,这个事情梁启超说得很明白。
梁启超的话挺长,大意便是:章惇不过是将旧党对他们所作事情对着旧党做了一遍而已。
所以,苏允只是觉得章惇这个人过于厉害,若是得罪了,难免会遭受严厉的打击,实际上并不觉得章惇是个坏人,是个奸臣。
因此,苏允想趁着苏轼与章惇还有联系的时候,将一些有助于新法的东西给传达过去。
苏允所写的东西其实都颇有针对性的:
写君权相权,是想告知章惇要取得主动性;
写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是想让章惇整顿官吏体系,让政策能够走下去;
至于税赋对比,则是让章惇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至于军事上的东西,也是想要告诉章惇等新党,军事变革的方向。
没有别的想法,就是苏允认为,如同章惇这样的人,对于国家百姓还是很好的,他知道一些东西,便帮一把而已。
原本他是想通过苏轼传达过去,没想到章惇竟然来了。
...
全文已完结,喜欢小甜饼的小天使们可以看下番外青梅竹马线,保甜林乔穿越了,穿进了一本只听好友说过,连男主名字都没记住的年代文里。身为书里和男主门不当户不对的炮灰女配,男主娶她不过是想回地方经商,拿婚姻自由换了事业自由。等男主事业有成,她也作天作地把自己作成了万人嫌,一纸离婚协议惨淡收场。林乔觉得,这也太太好了吧!有吃有喝不用履行夫妻义务,还有一大笔赡养费可以拿,不嫁,难道等着被那对叔婶卖掉?果然正式相亲那天,高大英俊的男人一身制服,坐姿挺拔面容冷肃,公事公办的不像是来相亲的,反而像在作战室里开会。但他拿出了自己的工资卡和存折~林乔放心收下,接下来就等老公提离婚了。婚后第一年,她揉着酸痛不已的腰,觉得有哪里不对婚后第二年,她看着男人肩上多出的杠杠星星,感觉更不对了直到有一天,男人大侄子在她家喝高了,哭着说后悔当初把这门娃娃亲推给了他。男人正垂眸帮她剥虾,一个眼神扫过去,大侄子瞬间清醒,脸都吓白了。林乔着才知道,她嫁的哪里是男主,分明是男主那冷面阎王小叔!她就说怎么崽都揣上了,这人还不和她提离婚!!PS段评已开,只要收藏就可以畅所欲言哦PPS推荐已完结同类文被退婚后我嫁给了年代文大佬,还有新预收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文案严雪一觉醒来,穿到了缺吃少穿的六十年代。家里孩子多,不养闲人,排在中间的她刚成年就被打发去嫁人。那天林场下了大雪,她坐了半天牛车,冻得手脚都僵了,雪花纷飞中只看到男人高大的身形和一双犀利如狼的眼。祁放家逢巨变,体验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不仅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未婚妻也要来踩他一脚,和他退婚。那天他在雪中站了半天,冷风都要将怒火吹熄了,才望见一个娇小的人影,和一双熠熠生辉的眼。两人隔着雪幕对暗号。‘是齐放齐同志吗?’嗯。你好,我是严雪,来找你结婚的。姑娘伸出被手套包裹严实的手,一笑,那双眼睛就弯成了月牙儿,竟然不是来退亲的。直到几天后,这场雪停了,严雪要找的齐放和要来找他的未婚妻齐齐上门。齐放和未婚妻懵了,刚将日子过出点滋味的他和严雪也懵了。许多年后,祁放终于成了那个年代文里人人敬慕的大佬,却独独对严雪温柔。严雪回想着这一路从农村到林场,又从林场到城市,只想问她妈一句说好的结婚对象他长得很帅呢?你口中的帅跟我眼中的差这么远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