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听见听见啦!谁说这旧书不是好东西不值钱啦!这也是好东西啊!你看这本啊!”王校长把其中一本书的封面朝向大家。
孙老板眯着眼睛看了看,“这本书,也就是解放前印得,谈不上古书古董,虽然说破四旧的时候烧了不少古书,但解放前的书,挺常见得。”
“我说,老孙,你这还是收旧书的呢,你再看看这是谁的书,封面上还有收藏印章呢,仔细瞅瞅。”
孙老板接过书,“《蜷庐随笔》,王伯恭著,张鸿张师曾的私人签章。这没啥啊,旧书上有不少都盖着自己的私章。”
“是啊,王叔,这王伯恭、张鸿都是谁啊,有名吗?”杏花也问道。
国子也凑过来,等着王校长的解答。
“你们别这么围着我,哈哈,该坐坐!”屋里统共就三四把椅子,他自己大大咧咧往方桌边的一把椅子上一坐,把手上的另外几本书放在桌子上,笑眯眯地看着众人。
“得,还拿上堂了!嘿嘿。”孙老板坐在旁边另外一把椅子上。
杏花很有眼力见儿,从茶壶里倒了一杯茶搁到王校长面前,“王叔,你给讲讲呗。”
“我拿啥堂啊?亏你还卖书的,这些私人签章你也不了解了解,张鸿是藏书大家,这就不必说了,本书作者王伯恭,为清末名臣翁同龢的高足,后曾为张之洞的幕僚,还与马相伯一同出使朝鲜,在朝鲜与袁世凯还有过一番恩怨,也算是历史名人啊!价值不一般啊!”
“那能值多少钱啊?”国子急问道。
“多少钱不好说,按古董的价值,那可能不值什么钱,拿钱衡量也有点低估这东西的价值了。这东西历史和学术价值比较大。”
国子脸上稍微有些失望,“我就说嘛,人家当旧书卖的,肯定也知道值不了多少钱。”
“哈哈,对你价值可能不高,对我们这些书呆子,可有用咧。这本盛裕的《郁华阁遗集》倒是有点年头,有可能是清末民初的,有残损,但遇到识货得,几十块钱应该不成问题。”
国子脸上显露出喜色,“几十块?这样,我这堆东西总共花了八十,不亏了!”
王校长应道:“肯定不亏!我这拿出来的这几本都是清末的,《十八家诗抄》、《列朝诗集》,麻袋里肯定还有不少,这家什么人啊,这些东西按理说破四旧的时候,一般人家留不住啊。”
“说不好,说本家是个老太太刚没,原先可能有一儿子,早死了,老头子也死了,原先老头子当过造反派的头头,可能也有点文化,这东西没准哪个大户人家抄来的,前几年也得病死了。这都是老太太娘家侄子料理后事来着,也不懂这些东西,就想把屋里旧货破烂都卖了,他好赶紧刷刷房,给租出去。别的都不懂,就说这几轴画值钱,张嘴要我150,我说八十,这些东西,我包圆了,他也就同意了。王校长,您看看这几幅画。”
“哦!”王校长仿佛沉思了片刻。
孙老板问道:“老王,是不是想起自己家那些东西了?”
“嗨,也没啥,就是一部宋刻本的《杜工部诗集》有点可惜,我爹花了5根金条换回来的。”
国子和杏花都瞪大了眼睛,齐声问道:“5根金条?”
王校长一看他俩的样子,“哈哈哈,那还算占了人家便宜呢!老话儿说:“一页宋版一两金’!5根金条也就十几两重,赚大了。”杏花问道:“王叔,那书还能找回来不?”国子也道:“可不,要找回来,也让我们开开眼,看看金书啥样?”大家一听,又是一笑。
王校长答道:“都老黄历了,早不知道哪儿去了,没准破四旧的时候,早让人烧了。还是看看这几幅画吧!”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又把目光移回桌上,其中一幅已经让国子展开了,幅度不大,也就一米长,半米宽的样子,是幅《墨荷图》。
国子说道:“我看了,这是这几幅里形儿最好的,没破没绽儿的,那几幅都有点残了。”
孙老板也不知道从哪儿拿出个放大镜来,递给王校长,王校长一摆手,“不用,我这眼睛还行,老孙,你看看落款,认识吗?”
孙老板拿着放大镜瞅瞅,“似乎是:“鲁赤水’,这鲁赤水是谁啊?没听过啊!”王校长也不知从哪拿出一把折扇,慢悠悠扇了起来,“这画没几年,壬寅年,1962年的,但这鲁对齐,赤对白,水对石,觉出什么没有?”国子抢着说道:“这是齐白石的师兄弟画的!”孙老板道:“接什么下茬儿!听王校长说!”
王校长看着国子喜形于色,“哈哈,这个可不是齐白石画的,不过跟齐白石有点关系,这是叫板齐白石的,这大写意的笔法,可以说算是此中高手了!而且这鲁先生书法上也颇有造诣,据说左右手能一起写不同字体的字。如果他不当官,绝对是书画大家。““什么?还是当官的,多大官啊?”国子问道。
王校长把右手往国子眼前晃了晃。
国子眨了眨眼睛,“哈哈,您这是啥意思啊?这哑谜我猜不了啊。”
杏花瞪大了眼睛说道:“王叔,您说的意思是第五把手?”
王校长笑道:“杏花够机灵的,是不是第五我也不敢说,反正差不多。”
国子道:“我的天,这比市长还大吧。”
孙老板也笑道:“我知道是谁了,这人也得死10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