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然后,苏曳道:“关于裁撤八旗军,曾公如何看?”
曾国藩道:“八旗军孱弱,确实让天下臣民失望。但是大清以八旗定天下,八旗军乃是国本,一下子裁撤了,对于战斗力,对于财政或许有益。但是对于人心,对于政治,确实远远弊大于利,太过于颠覆了。”
呵呵。
如果是一个旗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完全不奇怪。
但你一个汉人大臣说这样话?是不是不太合适?
苏曳道:“也就是说,曾公不愿意上奏,赞同裁撤八旗军了是吗?”
曾国藩道:“我这边,需要斟酌。”
话不投机半句多,接下来便不欢而散了。
苏曳离开扬州。
李鸿章前来拜见曾国藩。
“老师,他此时身在中枢,我们这样和他顶着干好吗?”
曾国藩道:“那你觉得呢?”
李鸿章道:“老师,你觉得此人未来如何?”
曾国藩道:“此人魄力,手段皆是上等,但是做事太操切了,太凶狠了,终有一日会遭到反噬。”
李鸿章道:“但是,站在我们的角度上,应该支持他裁撤八旗军啊,这样才能彻底引爆局势。”
曾国藩道:“心中赞同是一回事,但表态赞同,又是一回事。”
另外,曾国藩心中有一个秘密,没有和任何人提起半句。
……
此时,京城的局面已经愈演愈烈了。
尽管苏曳和两宫太后商议过,关于裁撤八旗军一事,不能公开辩论。
更加不能让朝廷和地方官员公开表态。
因为至少在这个时间段,这件事情无法辩论。
八旗军是国本,这是目前清廷的政治正确。
谁也不敢否定这一点。
就算有识之士觉得裁撤八旗军利大于弊,但是谁敢说出来?
所以,支持的人只敢装死。
但是,这却阻止不了很多官员上奏折。
一开始是在京的旗人官员上奏折,坚决反对苏曳的裁撤八旗军新政。
后来这个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地方的很多官员,也跟着纷纷上奏折。
所以,每天进入政事堂的奏章越来越多。
都是反对裁撤八旗军的。
政事堂依旧完全压下来。
朝堂之上,只要有官员想要讨论这件事情,立刻有人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