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总之,要让未来天下读书人,都拥护苏曳登上大位。”
“如此,我们湘军就真的活了。”
彭玉麟跪下哭泣道:“大帅,你既然知道得这么清楚,那就由你来做啊。”
“不行。”曾国藩道:“我脑子忘不了那个曾经要被我斩首处死的苏曳,不是我膝盖硬,是我心胸狭隘。我能够对庸碌无能的先帝下跪,却不能对强大的苏曳下跪,因为我心中不甘,过不了那道坎。”
“而且,我必须死!”
“只有我死了,用最壮烈的方式死去,才能换来苏曳的一点点尊重,才能换来世人的一点点尊重。”
“彭玉麟,记住我的话了吗?”
彭玉麟道:“记住了。”
曾国藩道:“你能做好吗?”
彭玉麟道:“我能做好,我能为湘军在未来求得一条活路。”
曾国藩道:“好,如此一来,我就能够放心地慷慨赴死了。”
自古以来,最难不过一死。
而现在,曾国藩却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解脱了。
:曾国藩之死!苏曳千岁!
黑龙江战场。
双方已经陷入了艰难的阶段。
首先俄国军队在遭受了几次损失之后,也开始渐渐正视起自己的对手,不再充满偏见,进攻也变得谨慎了起来。
但是,苏曳这个防线建造得还是太严密了,太难突破了。
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弹药量不够。
这一场战争,比想象中来的更早一些。所以俄军的弹药储备量原本就不是非常充足,再加上苏曳这条防线需要更大的弹药量进行覆盖。
所以,俄国军队的物资一下子就显得紧张了起来。
当然了,并不是说现在不够用,而是说如果演变成持久战的话,肯定会不够的。
于是,沙俄军队高层就进行商议,讨论几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继续攻击眼前的防线,直接把苏曳的北伐军彻底击败,彻底击溃之后,再进攻京城。
第二个方案,直接绕过眼前的防线,从背后攻打北伐军。
第三个方案,彻底绕过防线,不管北伐军,直接南下攻打清国的京城。
第四个方案,留下一半军队,继续进攻北伐军,剩下一半军队绕过防线,去攻打清国的京城。
然后,关于这四个方案,高层争论不休。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倾向于最后一个方案。
但摆在面前的有一个问题,弹药量不够。
如果分兵的话,对物资补给要求就更高了,这里距离清国的京城足足好几千里。
当时英法联军进攻京城,也是先攻占了大连湾和烟台,囤积了足够的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