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家其实都在体验。
一起旅游的前两天,尽管没有摄像头,三个小的仍旧把这次旅游当成了工作。
后来是确定甘琼、余寻光、石韵之的友好和没架子不是装的之后,他们才随便起来。
当然,这种“随便”也不是那种能在家人面前展示的随便。
廖源借着向余寻光请教角色,打开了话匣子,他们同样认识童贝儿,只要努力找找,还是有话题。
莫芸涵本来就活泼,甘琼和石韵之也宠她,没一会儿便“故态复萌”。
只有苏亚,保持着一种有距离的“懂事”。
也不急,大家虽然是带着目的出来玩的,但最终目标不是为了那个目的。甘琼经纪人规划的路线也没完全用上,因为他们这个团队的玩法很随性,有人不想出去,那就在民宿里躺一天。
这种慢玩式的旅游让余寻光很享受。
一群文艺工作者出来玩,无聊的时候难免会整些活。有《碰瓷》那个小品排练的经验打底,在表演上,余寻光和石韵之、甘琼三人意外地合拍,他们时不时地会来上一两段。
甘琼还会唱京剧,她的拿手唱段是《苏三起解》。
甘琼唱完“苏三离了洪洞县”,石韵之就往后接《女驸马》的经典唱段:“为救李郎离家园……”
石韵之会黄梅戏。
卷起来了,真.家人们。
余寻光憋了半天,接了一句从小耳熟能详的花鼓戏《刘海砍樵》:“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呐~”
他的口音和外貌区别太大,又扯着大白嗓,唱得整车人都笑了。
啥也不会的余寻光真被卷出了危机感,他真诚询问,“我要不要也去学学?”
嘴上问,心里已经在琢磨了。
甘琼乐得张嘴大笑,“挺好,小余,你这身段,去学京戏啊。”
石韵之凑热闹,“黄梅戏也可以呀。”
我们的戏曲文化哪哪都缺传人。
玩笑中,余寻光真把这件事上了心。
他们不仅唱戏,还爱演。每次他们演戏,莫芸涵都会趁机表现自己,她会在这之后提出一些艺考类的问题。
甘琼有一次突然想起来,“小妹,你想考哪个学校呀?”
莫芸涵说的谦虚,“不知道哪个学校肯要我呢。”
石韵之也问,“文化成绩不好啊?”
莫芸涵笑得可甜,“马虎着够用吧。”
余寻光把苏亚拉进来,“老三呢?”
说到艺考,苏亚很老实,“我也不太知道。”
甘琼是最明白的,“你们两个小鬼头,都不诚实。不用害怕嘛,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我认识央戏的老师,你们大姐是央影的,大哥是中传的,想了解哪个学校都可以问。”
余寻光点头,态度温和,“沪市的戏剧学院也可以问,我们不知道还可以问朋友。”
莫芸涵和苏亚对视一眼,两个人都在等对方先开口。
莫芸涵是觉得她都说了这么多了,应该把表现的机会让给苏亚。
苏亚则是害怕哪一天这话传出去成了黑料,迟迟不敢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