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0章 做一个清醒的人(第5页)

223L:关注过鱼哥,也懂一些理论,我感觉鱼哥算是年轻一代里面少有的还会用心去研究理论的演员了。

227L:对,他长得就很聪明,不戴眼镜看起来也很有智慧,主要是他言之有物,所以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是表里如一。网友真的没说错,狗仔拍的那些他出酒吧的视频,就是看着跟去扫黄一样。

231L:我能说那糊出天际的镜头,有几个角度我幻视了徐天乐吗?

12月中旬,余寻光参加了一个杂志拍摄,过了两天,杂志方放出了采访视频。

这个采访的目的性很强,因为一开始主编就直奔主题。

“最近有什么好玩的?”

余寻光也毫不掩饰,“去了酒吧。”

“自己要去的吗?”

“对,因为我以前没去过,所以拜托了朋友。”

他们两个人说话时的语气都非常干脆。

“感觉怎么样?”

“大家都很友好,就是一群年轻人,氛围很好,很容易上头。”

主编可以说是对着评论区在提问了,“为什么会想到去酒吧玩,网上有人说是为了体验角色,是这样吗?”

余寻光回答得很真实,并没有隐瞒和敷衍,“算是,也有我自己想去看看的原因。”

“看完之后觉得怎么样?”

“对我个人来说,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在那种环境中很容易快乐,但是获得的精神感受是短暂的,没办法过多回味,我会觉得有些无效。”

余寻光的态度从头到尾就只有一个:坦荡。

主编按照着他的节奏来,提出的问题也很有深度,“为什么一定要使用身临其境的方法?这是不是说明,从某方面来说,你的演技还不算好。”

余寻光直接承认,“我一直认为我的专业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至于「身临其境」这个说法,我是这么想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纸上得来终觉浅,纸上谈兵不可行。有很多事情,亲眼见过到底还是不同的。像这回的酒吧,我在文学作品里都见过啊,但是见过是见过,亲自去是亲自去,感官上天差地别。我有段时间一直在想,为什么有些观众会说,现阶段文艺作品的画面表现缺少常识,是不是主创人员生活经历不够造成的?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导演,我要拍什么东西,然后我把相关的场地布置交给其他人,然后我在拍摄的途中有了新的点子,有没有可能那种点子是不符合常理的呢?”

主编帮他总结:“所以你觉得什么东西都要亲自去试。”

余寻光点了点头,“对,知道怎么做再去做,比不知道做直接去做要好,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就像那句俗语说的,鞋子合不合脚试了才知道,有些事也要做了之后才有发言权。”

“如果要演杀人犯,或者更极端的坏人,该怎么试呢,你好像没演过这类角色。”

“可以去监狱里采访,从中取得经验,以往很多老师都这么做过。要想把一个角色演绎得深度化,靠自己的理解和人生经历显然是不够的。我觉得……演戏演的就是心理和行为,研究这两点对演员来说非常重要。”

主编听着,他觉得自己是能够接受余寻光输出的观点的,“所以重点还是取材。”

余寻光说:“对,从生活中取材,这很重要,因为大家都没办法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无中生有。演员的本质还是人,不是神,如果不去主动探求,他没办法知道自己理解范围之外的东西。”

主编发出自己内心的疑问,“这算不算一种走捷径的方式?”

余寻光告诉他,“我认为这是方法,是探索,是理论化为实践的一种。”

主编的声音很温柔,“如果什么东西都去尝试,粉丝会有些担心,怕你学坏。”

余寻光情不自禁地微笑,“他们很关心我,我也很感谢他们。”

他有着自己的坚持,“但是我觉得,知道什么是坏,然后再避开不做,比一直懵懵懂懂要好。”

主编明白他的意思,“这中间有很大学问。”

余寻光眨了眨眼,“是的,就像现在的部分观众认为某些正派角色比较寡淡,而反派角色充满魅力一样……我能说说我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吗?”

主编点头。

“最近倾诉欲比较强,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骂,”余寻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才继续说:“我认为,反派角色的魅力在于他敢想敢做,而正派角色的魅力在于他明知不可为而不为。站在我的角度我会觉得,正派角色的「克制」比反派角色的「放纵」更有魅力。因为绝对的正派们不是不知道一些原则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而正是因为他知道,所以才不愿意去做。周围人或许会评价他傻,但其实那种傻才是一种清醒,是需要更强大的毅力和心智才能维持的清醒。”

主编问:“你想做一个正派?”

余寻光这么回答,“我想做一个清醒的人。”

他来到这个世界,他看到,他感受,他找到自己可以坚守的东西,然后从一而终。这种人生难道不是非常美妙的吗?百年之后,他可以高声的对所有人说,他这一生不是没见过所谓的“更好”,正是因为见过了,才知道自己的坚持有多正确,才知道什么是世上的难得可贵。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