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44L:天呐,谁能想到两年后朱明祎的风评居然会反转,这个世界也太玄幻了。
45L:别误导人哦,我们明祎的人气本来就不低。
48L:没办法,李承乾真的太惨了,好好的孩子,自己把自己委屈死了。
52L:就要爽就要爽。我都在封建时期,我都出生于帝王家了,谁跟你渴望亲情?亲情那是我得到一切之后拿来缅怀的东西。
54L:对,只有胜者才有资格忆往昔。
59L:主要李世民也并没有把李承乾当成普通孩子来爱好不好?表面上要啥给啥,实际上那种好算不算捧杀?李承乾被皇后教得很善良,从小又学了儒家的仁德,妈妈不在后遇到了事只会内耗,爸爸也不会听取他内心的想法只会让他尽到太子的责任。太子不就是当皇帝的吗?早当晚当没有区别。
60L:赞同,只有死掉的先帝才算好先帝。
不仅有相关的论坛楼,在视频网站上,也掀起了《当朱明祎来到贞观年》的剪辑。
朱明祎在这类视频里,顶着张嚣张的脸,配着鼓点极强的音乐,为所欲为地踩着点嘎嘎乱杀。
可给网友们乐坏了。
“哈哈哈,没想到吧!我朱明祎是直接掀桌子的太子。”
“说我是胡亥是吧?嘻嘻,胡亥会夷你三族吗?他不会,可是我会哦。”
“明祎哥哥太好了,给我们承乾小可爱出了一口恶气。”
“你敢教我做皇帝?这皇位给你坐好不好呀?”
“知不知道什么叫皇帝?有些话,我让你说,你才能说。”
“来呀,好好论论,我到底是胡亥,还是他爹秦始皇?”
“朱明祎和网友们都是明君!”
时代在发展,今年的朱明祎在观众眼里,又被解读成了【反抗强权】【反抗父权】的新形象。
对此,在《贞观长安》完结后,余寻光接受央视六台的采访时,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
“您作为两个角色的扮演者,怎样看待网友们最近将《大明奇案》和《贞观长安》两部作品的联合?”
余寻光说:“首先肯定要感谢观众朋友们对我,对朱明祎、对李承乾的喜爱。其次,其实拍摄时我并没有感受到两部作品可以联合到一起的地方,所以……不得不说现在的观众都很有才华。”
主持人点了点头,等待着他的下文。
余寻光的眼神向下,他是在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当初因为拍摄时的安排,明祎的戏份是最后统笼起来一起拍摄的。就……我还记得很清楚,前一天我还怀抱着明昭的忧国忧民、关爱百姓、怜爱世人、仁慈悲悯的心,后一天就突然变换到了明祎的疯狂、自我、不管不顾,以及对他人性命的居高临下。由于时间太赶,短时间内我的心情和意识都没有完全转换过来,中间衔接的那几场戏,我拍的是有点难受的。我那时有点……不太能接受《大明奇案》构建出来的朝堂设定。我当时甚至有想过,封建王朝以及皇权的存在真是太可怕了。”
主持人说:“你会这样想,是因为你是一个内心很柔软的人。”
“说不上柔软,但是做演员,我觉得内心是需要那一份敏感的。”余寻光喝了一口水后,继续说:“那个时候年纪也比较小,还是第一次演这种戏,所以看待问题会有一点天真、片面。”
“你的明祎其实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因为明祎有足够吸引人的地方,他其实挺好的。”
虽说当时播出时明祎被骂,但余寻光也希望观众能接受他。
话说回来。
“后来拍《贞观长安》的时候,我在这方面又有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想法。当然,受到角色的功能性影响,李承乾身上并没有更深层次的,关于王朝与封建的讨论。作为一个辅助型角色,他的整体剧情更多的聚焦于他个人的心理,以及与李世民之间皇室父子亲情的体现。不过我在拍摄时还是有那种,比在拍《大明奇案》时,更贴合人物内心,更能理解他的情况。现在看到大家这么心疼承乾,这么夸奖明祎,我当然会很开心。剧本作为第一手内容,会被导演和演员解读。而观众看到的剧情,又会通过导演的拍摄和演员的演绎产生新的理解。文学作品本来就存在【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角度解读性,我觉得观众们不管怎么样去看剧,只要他们看得开心,那都是他们的自由。”
余寻光的观点还是那样:尊重观众,理解观众。
毕竟他的剧不是第一次受到多角度的联动与解读了。
《贞观长安》完结后,在5月2号,余寻光来到央视演播大厅,参加今年五四青年晚会节目的录制。节目录制结束后,制作人和导演过来跟他握手,并祝他生日快乐。
“你今年也有28岁了吧?”
“对。”
余寻光入行已有7年了。
“将近30,确实可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了。”
这句话的背后自有深意,余寻光一时没有时间参透,因为这个制片人又问到了《盛阳之下》。
“那个剧本我在兄弟单位见到了,很有潜力呀。从5月拍到7月,刚好,8月就要播《官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