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兄妹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去了县城,实地考察后,两人选定了在锦绣花园小区大门口的位置摆摊。
锦绣花园小区是县城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商品房小区。这边晚上人流量巨大,紧挨着工业园区。园区里不少工厂的工人都在锦绣花园小区买房或租住。
确定好摆摊地点后,张万里负责找人定做摆摊的小吃车,苏曼负责采买和卤制。
苏曼调配了酱香和微辣两种口味的卤水,除了各种卤肉,还有用肉汤卤制的素菜。
苏曼定制了一块条幅固定在小摊车上面,小摊开业前三天,买一份卤肉送两杯酸梅汤,买一份素菜送一杯。
摆摊第一天,毛收入五百多,原料有不少都是苏曼从空间里拿出来的,这一部分,她按照进货价都记到了小本本上。
摆摊结束回到租住的出租屋,兄妹俩开始算今天的收入,除去成本后净收入是两百零六。
之前有言在先,收入平分,两人各分一百零三。当然这个钱不是现在立马就分了,而是先记账,等到月底再分钱。
就这样,兄妹俩白天在租来的小院里做卤货,晚上则推着小吃车去摆夜市摊。
苏曼家的卤肉卖的那是嘎嘎快,很多回头客抗议她卤的量太少了,每次但凡下班晚了,就卖完了。
还有人建议她中午也出摊儿,最好能加点儿主食。听人劝、多挣钱,苏曼果断加了卤面和卤肉饭。
买饭或者面,附赠一杯酸辣鸡蛋汤,生意简直不要太好。如果不是原主上辈子早早辍学,对读高中、上大学有执念,她都想直接开店当老板了。
忙碌了一个半月后,两人毛收入近两万,除去前期投入和成本,每人分得六千多。
苏曼回家准备收拾行李去高中报到,张万里留在县城一边摆摊儿,一边寻找合适的店铺。
这么赚钱的生意他可舍不得放弃,苏曼已经教会他如果配卤料的药包,又有不少认准他家卤味的老顾客,只要找到门面房,稍微装修一下,开业就能赚钱。
张万里觉得自己占苏曼便宜了,就说等以后店开起来了,每个月给她分红。
苏曼直接就给拒了,她不指望这个方子赚钱,就当是还了这么多年大姑的照顾。
原主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三名,这次中考如果不是苏奶奶病了,她是有能力考上县高中的。
中考前苏奶奶病重,她为了照顾住院的奶奶请假影响了复习和考试,被新三高录取。
在苏曼看来这反倒是一件好事,首先,三高是新成立的学校,虽然在郊区,离县城远,但离她家近。
再则就是新学校环境好,尤其是寝室楼,公寓化管理,六人间,实木上下床,还有个能晾衣服的大阳台,比现在很多大学寝室都要上档次。
最最重要的是三高为了打响自己的名声,收到更多、分数更高的学生,设置了很多奖学金,考上北青两校奖励十万,重点大学从一万到五万不等。
三高允许走读,但走读手续很难办,苏曼打算先住校,如果跟室友关系能处好,就继续住,如果不能,再办理走读。
开学前一周,拿着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和身份证去学校报到、缴纳学费。
开学那天,张万里特意从县城回来,骑着苏大姑的小三轮把苏曼送到了学校。
苏曼被分到了三楼319,拎着被褥走进去,两边靠墙各两张上下铺。苏曼眼睛一亮,竟然是四人间,太好了。
三楼寝室门都开着,她这一路走过来,基本都是六人间,有少量的四人间,她一直盼着自己能被分到四人间,没想到还真就实现了。
高中寝室六人间、四人间,这在其他高中根本不可能。县高寝室最少都是十人间,三高这是第二年招生,在校总人数不足千人,而当时设计的是足以容纳五千学生的寝室楼。
为了吸引学生,寝室对外宣传六人间,住宿条件好。之所以出现个别四人间,是这个班女生少,六人一间分下来,最后一间寝室不足六人。
寝室没有住过的痕迹,苏曼用清洁符把自己的床铺上下打扫干净,高中的寝室都是提前分好,贴的有学生的名字。
苏曼看了一下,四张床只有三张床上有名字,她分到的是靠近窗户的下铺,她的上铺叫刘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