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于是,完颜律逖再度把做了批语的“劝进书”贴的满大街都是,再度送了各部首领人手一份。
他在批语中说,我是真的不行啦,可你们又找不到更行的。
眼看大金国都要不行了,为了天下黎民百姓,我只能不行也行了。
这份重担,我就勉为其难先挑起来,我会努力做到更好,让你们都觉得我行。
你们要是实在觉得我不行,到时候咱们再一起另外找个行的。
于是乎,整个上京城就开始热火朝天地筹备起建国事宜来了。
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只有三个部分:
一、大典礼制的制定。
二、大金官制的确定。
三、文武百官的确定。
谁当什么官,要看亲近、人脉、背景、资历、功劳、人品……
对了,办事能力也得拿来做个参考。
这些事儿就很麻烦,所以就由完颜律逖、李太公、完颜设也马、完颜大睿还有年方九岁的辽阳葛王组成五人小组,全权负责。
此时,新任葛王也被请到上京来了。
登基大典的诸多礼仪程序,是由上官骆和于吉光负责的。
这也就意味着,新大金国第一任的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大概其就是他们俩了。
上官骆,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礼部尚书,年方弱冠。
杨沅和完颜弘康则负责制定大金国的官制。
其实自从金国入主中原以后,他们就已抄袭了辽国和宋国的官制。
因此,李太公觉得杨沅这是在偷懒,挑了一个最轻松的活儿。
可实际上,杨沅对大宋那奇奇怪怪的官制和官名,早就要恶心吐了。
他不想再忍受那种莫名其妙又臭又长且不知所谓的官职,但大宋那边的官制,至少眼前是他动不了的。
那只是官制吗?那牵扯到很多人的饭碗。
可新的大金国还是白纸一张,他想拿新大金来做个试验。
失败了不要紧,反正是大金。
成功的话,也不要紧。
一个从松散的部落联盟跑步进入内阁六部体制的政权,它要能在五十年内把这制度真正贯彻并发挥作用就很难得了。
但,哪怕它眼下在金国发挥不了那么大的作用,杨沅也能从中观察它的利弊呀。
于是,中央设内阁及六部,地方采取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各省设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制度,就从杨沅手中新鲜出炉了。
杨沅一边把从明清沿续下来,甚至极大影响到现代的这一官制拟定出来,一边向完颜弘康讲解它的妙处。
因为如果完颜弘康有意见,他就没机会把这份制度提交给完颜律逖。
不过完颜弘康没意见,他说,大哥你说的对,这么整挺好的,咱就这么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