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只是两人的地位相差甚远,他作为当朝执政,堂堂的副相,实在没理由去主动针对一只小虾米。
可现在小虾米主动向他发起了挑战。
人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汤思退自忖气量也绝对不小,但是换个人忤逆他,他可以一笑置之,杨沅不行。
因为别人忤逆他,那是蚂蚁撼树,他犯不上计较。
可杨沅,真的让他感受到了威胁。
他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今后的事情。
杨沅,他现在就要开始盯住了,杨沅既然爱出风头,喜欢为了迎合上意而做些哗众取宠的事,总有出纰漏的时候。
他会好好地盯着,只等杨沅犯错,才会出手。
对这种人,不出手则已,出手就得是致命一击,将他彻底打翻在地,叫他永不翻身,才能永除后患。
不然,焉知他拜相之后杨沅会不会紧跟着爬上来,成为他一生之敌?
既然道不同,就得消弭祸患于未然。
而另一件事,则叫他更困扰,一直委决不下。
他现在又要面临一个重大选择了。
高宗在世时,乃至新帝登基后,他都是坚定地站在主和立场上的。
这和秦桧无关,他因为投靠和立场受到了秦桧的重用。
但他的立场,却不是为了迎合秦桧,而是他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大宋的国力弱于金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种情况下,大宋就该以保境安民为国策,对外推行议和绥靖的策略。
轻启战端,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虽然才不到一年光景,天下大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他并不认为,大宋就有资格激进起来。
金国虽然分裂了,可分裂之后的金国,依旧拥有着远比大宋更广袤的领土,金强宋弱的格局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高丽、新金对大宋的亲近与臣服,于实质上对大宋又有什么帮助呢?
更何况,金国还出让了临洮给西夏,使得西夏与大宋重新接壤了。
西夏一旦与大宋接壤,便是心腹大患。
当初大宋奈何不了西夏,现如今只剩下半壁江山,就能对付西夏了?
简直是胡闹!
所以,他觉得他的选择并没有错,大宋就该韬光隐晦,坐看风云变幻,不要轻易涉入乱局。
虽然他早就知道赵瑗这位官家个性比较坚毅,即位之前就表现的对金国比较强硬,但也不是太过分。
汤思退觉得,等赵瑗真正即位,看清楚内忧外患,再有沈相、魏相还有他们这些老成谋国的贤臣劝谏辅佐着,会成熟起来,稳重起来。
可他没有想到,当真成为皇帝之后,这位赵官家却变得愈发激进了。
原本,主和派占据了朝堂最主要的声音,官家孤掌难鸣,还是能被他们摁住的。
谁料,现在却被打破了这种局面:武将们得到了重用,并且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始发声,文臣产生了分裂,一部分主和派随着天下大势的变化倒向了主战的立场。民间的声音也直接传进了官家的耳朵,使得官家明白,他并不孤单,他底气十足。
官家如今的声望,甚至比一手重建了南宋半壁江山的高宗皇帝还要高,逼得他们只能步步退让。
难道,真的是我错了?
我要不要重新做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