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46章 赏功(第4页)

所以,此番淮东大捷涉及到了功臣,全都在席间得到了嘉奖与封赏。

负责调度的、后勤的、前线征战的……

所有的有功人员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杨沅、邵宏渊和李显忠。

没错,邵宏渊此番功劳,还在李显忠之上。

因为此番主持两淮大战的敌方主帅耶律元宜的那颗人头,就在他的手上。

其实真要认真算起来,李显忠此番是有过无功的。

他那“中心开花”的战术,虽然没有错估敌方的实力和作战目的,却错估了己方的人心。

最后如果不是杨沅以身入局,用自己“两淮监军”的身份迫使各路兵马来救,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杨沅的战表中压根没提这种危险处境的出现。

杨沅坚持声称,自始至终,就是为了执行李显忠的“中心开花”战术,而且这一战术获得了成功。

如此一来,杨沅的功劳便被分薄了。

其实上面的人也知道真相,但这时李显忠有功无过,也更符合朝廷的利益。

所以,朝廷心照不宣的,把李显忠列为了继杨沅、邵宏渊之后的,此役第三大功臣。

邵宏渊在待漏院时替杨沅手接柿蒂,姿态已经放的很明白了。

而李显忠呢?

他对杨沅没有任何表示,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行为上。

大恩不言谢!

杨沅对他的这份恩,根本不是这些举动所能偿还的。

不过,他自己把这如山之重的恩情记在心上,却对谁也不说,他也不怕杨沅会因此误认为他薄凉寡性,这种做法,嗯……就很武将。

官家赵瑗宣布了对杨沅的封赏决定:封爵开国郡公,从侯爷变成了公爷。

调离都察院,任门下省左谏议大夫。

大家都是官场中人,太熟悉官场中事了,这么安排,一听就是把他当宰相培养了。

皇帝尚年轻,这么年轻就得到皇帝信任的大臣,只要君臣相得,前程便是无可估量。

这样的大臣,本来是有两个的。

一个是汤思退,一个是杨沅。

如果这两人俱得官家宠信,便是大宋官场上最闪亮的双子星。

只是,杨沅正辉惶时,汤思退却已黯淡无光了。

在官家宣布这一决定时,不少官员便悄悄去看汤思退,但汤思退神情平静,毫无异状。

这份心性,倒是让文武百官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如此心性城府,可惜了,如果不是走错了一步,他就是大宋不久之后的首相啊!

而在官家宣布对杨沅的封赏时,鹅王赵璩就端正了坐姿,瞪圆了眼睛。

他深吸一口长气,蓄势待发,准备喷人了!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