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743章 春天来了(第3页)

黄绸上隐纹的蟠龙图案若隐若现。

加太尉衔,任夔州路经略安抚使司,协同潼川路经略安抚使司杨沅,迅速解决利州东路温、郭两家内耗争端,对利州中路驻军进行全面整顿……

刘锜把密诏的重点提炼了出来,思量了许久。

最后,他的思维忽然转到了另一个问题上。

我是太尉,但,官家要我协同杨沅做事。

不出所料的话,这杨沅就是官家心中的储相了。

以他现在这般年纪,只要不栽跟头,他就是大宋政坛上,未来那颗最耀眼也最长久的星。

想到这里,刘锜不禁微微一笑。

他和杨沅虽然没有什么接触,但是对杨沅的丰功伟绩却并非没有耳闻。

对这个年轻人,他是很欣赏的。

……

川中建设如火如荼。

哪怕正旦期间也没有停歇几天。

当初秦国修秦直道,历时两年余。

但杨沅是在现有道路上进行平整、加固和拓宽。

而且他采用了统一标准,分段招商。

各地官府督建负责、吴渊任总监验收的办法。

同时他并不要求按照严苛的秦直道的标准去修建这条路。

因为他很急。

如此算来,一年的功夫,这条驰道工程,就能基本完工。

顶多到时候有部分路段,会因为特殊的山川地理情况再延后一段时间。

那就基本上不会影响他调动大军了。

剑州那边,也在为经略安抚使府建造新府衙。

王长生兼了“总工”,他跑去剑州府治所在考察了一圈儿,直接把原府衙加上周边三位豪强家的府邸圈并在了一起,采用了小调小修的方式。

如此一来,落成之期便快了许多倍。

至于那三位豪强,不但非常痛快地迁走了,而且只是象征性地收了官府一点拆迁费用。

杨抚帅一个人情,可比一笔丰厚的拆迁费用值钱。

你看现在的蓬州吴家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谁会选择要钱?

他们只想要一样更值钱的东西:杨沅的面子。

杨沅建学宫、书院、博院的计划也获得了各界一致的拥戴和支持。

其实要做这件事很容易,只要把大家的利益绑定,满足各方需求就行了。

可是一直没有人去做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执政者的眼光见识或是思维方向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