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金军从四面八方发动了一波接一波的攻击,喊杀震天。
山东义军生路在前,试图凿穿金军防线,所以也是悍不畏死地冲上去。
山东自古尚武,民间拳师很多。
能随着义军挣扎到现在的战士,身手都相当不错。
双方这一场激战,漫山遍野都是混战的双方士兵。
幸亏额都率轻骑赶来主持大局,他的主力部队匆忙间未能及时调来。
而胶州地方军队,现在有大量汉军士兵。
金国军制尚未完成彻底转型,大量补入的汉人士兵,却没有相应的官兵待遇,基本上还是沿袭以前的“签军”制度,当成辅翼兵看待的。
因此这些汉军士兵士气不高,再加上山东义军的主力也是以当地汉人居多。
大家都是老乡,金军汉籍兵的士气就更加低迷了。
如此一来,决死一战的山东义军,一时间倒没有吃太大的亏。
杨沅和辛弃疾等人也都亲自投入了战斗。
辛弃疾使一杆长矛,左冲右突,悍不敢当。
那杆长矛也不知挑翻了多少金兵,直至折断。
他又拔下腰间佩剑,依旧勇不可当。
他这口剑是祖父辛赞生前托山东名匠为孙儿精心打造,比普通的剑要阔、要长、更重。
辛赞还为这口剑取了个名字“光复”。
只是那时祖孙二人不能公开张扬其事,所以是直到辛弃疾决定起事,这才请辛家庄的铁匠,在剑锷上补刻了“光复”二字。
虽然失去了长矛,但辛弃疾使一口剑,挥化成一团团的寒光弧芒,依旧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带起漫天剑光,四面翻卷,所向披靡。
杨泽使一杆大枪,动作绵延,虚实结合,一旦夺得机会,便立即爆发出势不可挡的力量,一枪紧似一枪,迅如惊雷之迅。
杨泽一个“黄龙卧道”,搪开对面金将的狼牙棒,旋即一个“燕子夺窝”,看似轻巧无比,并不着力,那锋利的枪尖,却是瞬间在对面金将的咽喉处捅了一个窟窿。
“咦?”
杨沅看到杨泽这一路枪法,蓦然一讶。
他记得大哥传他枪法时,可是神神道道的两三叮嘱过他,这是自家祖上传下的枪法,切勿外传云云。
那时的武将世家大多如此,自己的武艺和兵书兵法,全都视为珍贵传承,绝对不外传的。
这也是武将常能成“家”,父死子继,代代为将的缘故。
可杨泽刚才这一路枪,不就是大哥传自己的枪招吗?
要说区别,那也只是杨泽这一路枪略有瑕疵。
比如方才这一刺,肘抬的太高。
如果对面是个高手,在避过这一枪的同时,就可以对他的空门发出一记致命反击。
但不管如何,杨泽使的的的确确是杨家大枪。
杨泽……
杨沅陡然想起大哥杨澈刚刚认下他时,就是叫他杨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