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他也想得出来?什么特么脑子????也忒损了点吧?
文经理想哭,反正这么缺德的损招儿,他是绝对想不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提里根时代之前,皮特文人就抓狂了呢?这到底是个什么主意?
好吧,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曾经好莱坞明星经历过一段极度黑暗的年代,是米国被剥削的最严重的一个群体。
别误会,不是潜规则,而是所得税。
好莱坞明星的所得税曾经高到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最高可以达到95%!最低起步价也得是50%。
也就是说,有的明星,每赚一万米元,要拿出9500来交税,自己只能得到500,地主家杨白劳都没这么惨过。
举个例子,奥斯卡影后克苏黛考尔白,她当年一部戏的片酬是15万美元,要是一年拍三部戏,到手…三万!
税率是93%.。
要是她数学不好,再多接几部呢…那收入上来了,税率也得变高,还不如拍三部挣的多。
三万都拿不到,等于白玩儿。
而且,你还别想逃税。
众所周知,米国的税务部门可不是闹着玩的,人家有自己的武装组织,比什么CIA、FBI还特么牲口。
谁敢逃税?
于是,一帮好莱坞明星被米国的税法给折磨疯了。
直到里根成为米国大总管,才修改了税法,降低了好莱坞明星的税率。
里根为什么这么仁慈呢?呵呵,他不是仁慈,而是感同身受。
他就是好莱坞演员出身,曾经也被高额税率折磨的死去活来。
里根当年在好莱坞当演员时的税率是…91%。
齐磊说要是能回到里根时代之前,什么意思?就是把好莱坞明星的税率再提上去呗。
那提上去,和在海南建影视基地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高税率,就有避税手段呗!
得益于那个年代的高税率,所以好莱坞明星们的避税手段是有光荣传统的,可谓五花八门。
将个人消费、昂贵的奢侈品消费计入商业包装,借此免税这都是小儿科。
其中有几个最有效,也是谁都知道的避税方法。
比如,不在本土拍摄。
米国税法规定,在米国以外的地区工作一定时间,可以免税。
于是在那个时期,大量的好莱坞影片选择在海外拍摄,经典影片《罗马假日》就是由此而生的。
再比如,海外成立皮包公司。
很多好莱坞明星选择在欧洲,或者一些避税天堂的岛国成立皮包公司,然后把九成片酬以合作拍摄费用的名头计入公司名下,以此来逃避米国税法。
可想而知,一旦明星所得税提高,那当年的海外拍摄潮必将上演。
那影视基地……
文经理看着齐磊有点哭笑不得,你是咋想出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