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72章 看历史(第3页)

笔者却说,这样又有什么用,无非是多些沽名钓誉之辈罢了。

路人说了句“行善论迹不论心”,然后挑着馄饨摊子走了。

我怀疑这个故事是编的,不过也能佐证一点——程丹若确实不怎么收钱,她和晋商有别的合作方式。

早期主要是军费的筹措。

蒙古的衰落不是一蹴而就,与日本的战事也花费了不少时日,还有西南的土司一直蠢蠢欲动,大夏总体安稳,局部动乱却并不少。

军费一向都是大难题。

到了程丹若掌权的时期,她就经常向商会筹集军费,作为报酬,会给出力多的商人虚衔,什么百户、千户、镇抚、指挥使,什么档次都有。

他们没有实职,唯一的好处就是能住上相应等级的房屋,能穿缀补的官服。并且立下实际功勋后,升职直接从百户开始,跳过了前面几档。

中后期,随着程丹若地位的稳固,商人与她的合作就变成了航海贸易。

毛纺织出口欧洲,东南亚进口粮食,这一进一出,不仅消耗掉了国内产能,使蒙古始终被钉死在羊毛原料生产的砧板中,也缓解了部分国内的粮食危机。

同时,江南丝织业也嗅到了解决危机的办法。

——毛纺织是后起之秀,早期只能人工纺织毛线并手织毛衣,但后期随着工艺的迭代,机器逐渐代替了人工。

这个过程十分短暂,也就二十年,市场还未饱和,转型没遇到太多困难。

但丝织业不同,蚕丝棉花就这么一点,一旦更换机器,将造成大量织户失业。想要平稳过渡,就得在改用机器的同时,不减少雇佣的人手。

所以,江南选择进口大量原棉,提升产能,出口外销,磕磕碰碰地度过了转型的阵痛期。

就像我们知道的那样,资本主义萌芽在了这一台台的纺织机中,在织女一双双巧手初露锋芒。

尝到甜头的新兴资产阶级,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程丹若的拥簇。

他们思想开放,支持工商皆本,重视教育,希望子孙能通过科举出仕,为家族实现阶级跃升。

但遗憾地是,虽然航海贸易进口的粮食,缓解了国内日益严峻的人地危机,但并未真正解决根源。

而大商人在挣下不菲的财富后,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依旧选择收购土地,成为大地主,间接加剧了矛盾。

程丹若为大夏续命一甲子,17世纪后期,夏朝没能逃过封建王朝的宿命,女真的铁蹄踏入中原,攻破京城,前夏自此覆灭。

最后一个王朝的开创者,将与建州国争夺这片土地的所有权。

巧的是,这个源头是从西南开始的。

回到主线,让我们一起看看,16世纪中期的安排,为什么影响了一百年后的历史。

作者有话说:

咳咳,进入历史小白文环节,可能推演得稍微有点尬……就,凑合着看吧

关于羊毛经济战啥的,肯定有不准确和想当然的地方,水平有限,请多包涵

-

文中的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17世纪末,夏朝亡了,清兵入关的时间从多尔衮变成了康熙(这么标记大家更有概念),两边打了一仗,建州败了,中原依旧是汉统。

女真发展慢的原因,就是努尔哈赤的年代,正好程谢当政(摊手)

PS:后人解读的历史和真正的历史会有一点偏差,这个是故意为之,不是BUG

热门小说推荐
逍遥小贵婿

逍遥小贵婿

本书又名被退婚后,我诗仙身份曝光了。李辰安穿越至宁国成了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这身世实在有些悲剧三岁启蒙至十一岁尚不能背下三字经,后学武三年依旧不得其门!文不成武不就遂放弃,再经商,三年又血本无归。他就是街坊们口中的傻子,偏偏还遇见了狗血的退婚。面对如此开局,李辰安淡然一笑吟诵了一首词,不料却进入了贵人的眼,于是遇见了一些奇特的人和事,就此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路。若是问我的理想,我真的只是想开个小酒馆赚点银子逍遥的过这一辈子。若是问我而今的成就其实都是他们逼的。...

青云路:胜天半子

青云路:胜天半子

叶明轩重生回到二十年前,掀起官场波澜。既然没有侯亮平的家世,就要学习祁同伟的奋斗,敢与人争,胜天半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