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34章 刀尖对内(第1页)

“唏律律……”

秋收时节,百姓们高兴收割着粟米,而衙门的官吏也在兵卒的护卫下,带着一辆辆挽马车来到城外。

陇右人口不多,百姓大多都在城内居住,城外耕种,只有少量人口大州会在城外不远处设立乡村。

作为陇右人口第二的岷州,自祐川县向溢乐县的五十里路程中,便设有一个大乐乡,下辖三个村。

大乐治所为大乐村,这个村子设立于四年前,而另外两个村子都是去年设立,安置的也都是山南西道迁入的百姓。

大乐村的百姓不同于另外两个村,它的百姓都是从和政县分出的百姓,今年是三年蠲免后的第一年,也是收取税粮的第一年。

正因如此,大乐乡民团的校尉、旅帅、队正、伙长等基层乡吏都凑到了一起。

陇右施行的是民团制度,这样有利于集合开垦公田,也比较方便分粮。

事实证明,这个制度在短期确实不错,例如大乐乡就设民团一个,治三村二百余户,其中大乐村八十九户,有旅帅一人、队正两人、伙长九人。

村内屯垦,以旅帅下令,队正传递、伙长召集,男丁外出开垦公田、女眷在家制作麻布。

开荒期间,粮食由民团校尉、旅帅前往县仓取粮,每月一趟。

取粮过后,粮食由县衙直白监督校尉发给各旅、各队、各伙、各户。

三年开荒结束后,民团编制依旧保留,但是不再向县仓取粮,而是在每年夏收、秋收两季缴纳税粮,正如当下的大乐村一样。

“张直白!”

隔着老远,大乐村口的一名四旬壮男便上前迎接起了这支来自县衙的税粮队伍。

两名直白,二十辆马车,二十名甲兵,这就是来大乐村征收税粮的队伍。

“王校尉……”

被称呼张直白的人让队伍停下,随后下车对这名四旬壮男作揖,显然双方十分熟悉。

客套过后,张直白看向远处等待秋收的八十九户大乐村百姓,随后点头道:“可以开始收割了。”

“是!”被称呼王校尉的大乐乡民团校尉连忙作揖,转身便开始吆喝众人收割粮食。

与此同时,二十名兵卒也将挽马车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两张桌椅,上百个口袋,以及一大一小两个“官斗”。

把这些东西摆好后,那二十名兵卒便留下五人看守甲胄,其余人下田帮助百姓收割粮食。

田间是收割粮食的百姓和兵卒,乡道上是坐着观望的两名直白和大乐乡的校尉、旅帅等六人,以及看守甲胄的五名兵卒。

面对坐在椅子上插科打诨的直白及民团校尉、旅帅们,看守甲胄的兵卒向他们投来鄙夷之色,但不为所动。

远处村子一片祥和,大部分都是土坯搭茅草的土屋,屋子外用树枝编个篱笆,在院内养着衙门发给的家禽。

两个时辰过去,田间大片粟田被收割处理,粮食被装袋堆放路旁。

一名妇人挑着扁担从村里走来,不多时走到桌椅面前,将挑着的饭食摆上。

一碟炒肉,一碗炖鸡,一碟炒白菜和几碗米饭,这就是每桌桌上摆好的饭食。

“这又是杀鸡又是杀羊,你们这真是太浪费了。”

两名直白见状,不免打趣起来,脸上笑容很浓,手也不自觉拿上了碗筷。

王校尉见状笑道:“应该的应该的,诸位大老远来到我们这里收取税粮,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准备的。”

不知是不是与衙门打了太多交道,这个如老农般的王校尉,脸上也竟然多出了市侩和献媚。

只是这一切对于两名直白来说十分受用,他们岔开话题,开始讨论大乐乡其它两个村子如何。

六个人坐在一桌,其它两个村的校尉时不时插两句话。

至于另一桌,则是摆给那二十名兵卒吃的。

田间,兵卒中地位较高的一人皱眉开口道:“五五换班,早吃早过来帮百姓们把活干完!”

“是……”

热门小说推荐
定河山

定河山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

娇娇怀孕后,傅家太子爷每天按时回家

娇娇怀孕后,傅家太子爷每天按时回家

简介意外的一夜,苏甜怀孕了,可是她才十九岁。面对比她大十几岁的大叔,苏甜是不安的。但是,家人非逼着她嫁给六十岁的老头,她没有办法,只能联系大叔。大叔却一口肯定,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并且亲自上门提亲。被势力父母侮辱拿不出彩礼的大叔转头吩咐助理带着六百万现金上门。泼天的富贵瞬间砸晕了势力父母。彩礼给你们双倍,以后苏甜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大叔带着她从卑微的原生家庭离开,开启了新的人生。别墅,大叔隐忍的将她抵在墙上小东西,你要是再不生,我就忍不住了...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