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淅淅沥沥……”
绵绵细雨中,七里亭乡的百姓被衙门的兵卒叫到了晒场。
数百户人家的男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乌泱泱聚集在晒场中,却无一人敢有怨言。
所有人都看着前方台子上的十余名撑伞甲兵,为首之人则是身穿浅绿官袍的健壮官员。
远处,被雨打湿的旗帜上写着“徐州彭城县七里亭乡”。
“至尊有旨,今岁秋收加税九厘,今告四方,可有人不解?!”
官员站在雨伞下耀武扬威,雨中的百姓们闻言也不敢抱怨。
见状,官员满意点头:“等这场雨停下,各家各户立即收割粮食,本官届时会派兵前来收缴税粮!”
他话音落下,满意带着甲兵们前往不远处的马车,乘车离开了七里亭乡。
百姓们看着马车走远,直到彻底消失在雨幕中,这才抱怨起来。
“加税九厘,这得多交多少税粮啊?”
“不知道……”
“知道又能如何,反正到时候他们还是会想办法让我们交杂税。”
“唉……交多少税,怎么交,还不是他们说的算……”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他们鲜少掌握算术,故此朝廷说加税,他们向来只知道掏钱免灾,哪里知道加几厘该是多少。
相比较他们,七里亭乡的几名耄老则是面面相觑,随后聚集到了乡内一所还算富庶的院子中。
“衙门说加税九厘,这税到底是算租,还是两税和杂税都算?”
“如果是都算,每亩地起码要多交二百来钱。”
“算下来,你我之家,要多交十几贯啊……”
“淮南大饥,我们河南也不好过,如今朝廷又要加税,怕不是……”
“交税倒还好说,可这细雨下了三日,汴河和泗水都漫出河道来了,倘若继续下去,恐怕颗粒无收。”
“到时候我们倒是有家底,可乡上和乡野的那些人家,又有几个有家底?”
“没错,如果他们遭了灾,到时候交不上税,恐怕会落草为寇,落难的还是我们。”
几名耆老相互交流着,眉宇间尽是忧愁。
唐朝的税收制度较为复杂,但总体来说,初期由于施行均田制和府兵制、租庸调制等制度,百姓负担还是比较轻的。
不过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府兵制和均田制开始崩溃,百姓负担渐渐加重。
不久之后,安史之乱爆发。
在财政不济的情况下,唐廷又开始施行两税制,百姓负担沉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贪官污吏们又在两税定额之外巧立名目,敲诈勒索,设置如“间架税”、“除陌钱”等等杂税。
许多官吏为了得到升官提位,在正税之外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使劳苦人民陷入了生不如死的悲惨境地。
正因如此,如七里亭乡这种地方,百姓起码要拿出收入的五成交给朝廷,只能说勉强苟活度日。
如今朝廷又要加税,加上老天似乎也不赏饭吃,几位颇有家资的耆老也不免担心起了时局。
“若是真的活不下去,为了避免有人铤而走险,我等还是得设些粥棚,派发些粮米才是。”
“是极是极……”
耆老们倒是清楚,百姓穷没事,可如果百姓没饭吃,那他们这些富户就要遭难了。
众人商议完毕,当即各自行礼散去,各回各家。
在他们回家的同时,刚刚离去的彭城官兵也在马车中聊了起来。
“王押衙,朝廷不是说加税三厘吗?怎么成九厘了?”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
简介意外的一夜,苏甜怀孕了,可是她才十九岁。面对比她大十几岁的大叔,苏甜是不安的。但是,家人非逼着她嫁给六十岁的老头,她没有办法,只能联系大叔。大叔却一口肯定,让她把孩子生下来,并且亲自上门提亲。被势力父母侮辱拿不出彩礼的大叔转头吩咐助理带着六百万现金上门。泼天的富贵瞬间砸晕了势力父母。彩礼给你们双倍,以后苏甜跟你们没有任何关系。大叔带着她从卑微的原生家庭离开,开启了新的人生。别墅,大叔隐忍的将她抵在墙上小东西,你要是再不生,我就忍不住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