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所负责的投资公司有一家是专门负责进出口的,当时正与国内几家代理公司合作,负责进口当时国内紧俏的彩电、冰箱和其他电器产品。
李刚请我和张涛吃饭时,我正联系一个一千万的订单。
过去常规业务基本上是按照固定模式进行,我们接到订单后与国内销售代理公司签定合同,收取预收款和定金。
公司内部我将订单交给国际部。
一般因为进货时间和付款方式都比较固定,而且我们也知道组织各国产品需要的时间,也算是内部的一个惯例吧,所以签约后将订单转给国际部就等他们与国外企业订单购货,不可否认在当时中国特定的情况下,许多大公司也都靠这种进口国内紧俏商品利用国内的强劲的需求来赚取利差。
多数要获取进出口指标的批文。
由于我们合作方的特殊背景所以批文没问题,产品销售的下家也没问题,原则上国外购买产品也没问题。
是公司虽不赚大钱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但问题来了。
一天,张桐将我叫到办公室,严肃地说:“你与XX公司最近这单业务可能会出些问题。”
我一惊,问:“怎么回事?”
“我们可能不能按时到港货物。”
“时间富富有余,我是按常规执行的。”
张桐似有隐衷,想想说:“常规应该是。但这是商业甚么都有特殊性的。我已与李刚踫过头,他明确告诉我这批货物需要推迟一个月以后才能到岸。”
“为甚么?”
我真有些急了,倒不是个人差错问题,而是公司违约意味着支付近一百万的违约金,公司跟我自己的一样,我是真为经济损失着急。
“提供我们公司产品的公司确实在一个月前给我们来过涵,告知以后所有公司到货时间因运输等问题原则上要推迟30天,采取一单时间随时一传真。这个情况曾经汇报过张总,我看过国际部给张总的报告。”
“国际部在我签约前应该告诉我的。”
我有些生气了。
“国际部说了,你签约前并没有走常规与他们会签的程序,而是自己决定签的,他们也是十天前检查合同发现了你这单的情况。他们也尽力与外商谈过,最多能提前10天,但也得25天到货。”
我说怎么这单业务转给国际部的另一位业务员做而不是一直与我合作的叶强做。
叶强发现这个合同肯定会马上告诉我,我至少还有时间挽救,现在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关键按程序确实是我太想当然了,而没有及时与国际部联系。
我觉得被人涮了而且肯定是李刚做的手脚但疏忽在我,真怪不了他。
现在我依然感谢李刚当时给我的这次教训使我以后无论做甚么都不敢大意。
但当时心情可并没有那么愉快,更不会如此想。
毕竟李刚也不是纯粹的公事公办。
他这不是那着公司的损失来赶我走。
张桐见我不语,只好宽慰:“你暂时先不管这单,我让张涛来负责,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吧。”
我对张桐说:“我想休息两天。”
张桐说:“行,休息两天。下星期一上班吧。”
我现在依稀记得当时真的对李刚没有任何怨言,如果自己作得很好,根本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我是要真正反思以下自己的工作和做事的方式。
晚上,夏洁和张琼几乎前后脚回家。
看见她们我知道都该知道我的事了。
坐下后,夏洁看看我似乎没有甚么变化才上楼换衣。
张琼坐下。
我看着她说:“对不起,单子做砸啦。”
我真心觉得这事做得太差,说实话对自己的能力都有了一丝怀疑。
张琼看看我,安慰:“我已与国内几家企业老总通过电话,希望能够将合同交货期限作些调整。也许会没事的,即使公司有些损失就算是交学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