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夏都大学毕竟不是夏都重工的下属单位。
不可能集中大量资源,专门给夏都重工一家企业培养人才。
退一步讲。
学校里有着大量外国留学生,外聘教授。
不能说这些人一定有泄密的嫌疑,但是任何一丝危险,赵天盛都不会允许他出现。
基于各方面的考虑。
赵天盛才会想重起炉灶另开张。
自己给集团建一所专门的企业大学。
由夏都重工和安全部共同管理。
等于重开一盘棋,棋盘的棋子怎么走,棋局如何布置。
都能由赵天盛掌控。
耳听赵天盛道出长远打算,董国良频频点头。
说得合情合理。
一些问题也确实存在。
“你这么做,不单单是为了解决夏都重工的高科技人才供应问题吧?我记得你曾经和我说过,相比于目前主流的贸工技,你更认可技工贸。”
董国良反问道:“这些安排,也是为了实现技工贸方案吧?”
“呵呵呵,部长,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赵天盛一字一顿道:“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我必然会认可贸工技方案,因为贸工技是符合当时发展的最好选择,但是时过境迁,如果我们继续走贸工技这条路,不但汽车行业会一步步萎缩,只能吃人家剩下的残羹。”
“其他行业的发展,也会被人牢牢地束缚,等于我们自己给自己拴上一根绳子。”
时代和环境不同,一些想法和安排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
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长盛不衰的决策方针。
市场换技术的诞生,源自经济改制之初的贸工技。
或者说先有贸工技,才有了市场换技术。
但是当年是当年,现在是现在。
经济改制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十几年的时间里,一代人从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变成保守谨慎的中年人。
贸工技术帮助夏国打开国门,迎来了大量的投资与合作。
释放市场利润,换取国外先进技术。
不失为一个能够治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