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从始至终都只有一个皇帝(第3页)

朱祐樘口中的防务力量,就是指的皇宫里的腾镶四卫,还有京城中的京卫指挥使司,五城兵马司,和那些被于慎调来京城的大军。

这些被临时调来京城的大军中,包括边镇士兵,鲁州备倭军,京杭大运河漕运兵,各地卫所兵和各地州府征召的乡勇军。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系统,成分极其复杂,是个隐患。

朱祐樘要做的,就是查出这些人中,哪些是被于慎蒙骗的,哪些是知道实情,还愿意跟着于慎叛变谋反的。

“是,陛下!”

汪直神情严肃,领命之后,立刻便带着麾下的数千名西厂番子,开始展开清查!

做完这些安排之后,朱祐樘又看向面前跪着的百官。

“翰林院学士在否?”

“微臣在,微臣在。”

朱祐樘话音刚落,便有一个须皆白,神色恐慌的官员,跪着从两边的官员中,爬到中间来。

翰林院,原本是皇帝的私人顾问群体,专门起草机密诏制。

明朝以后,其秘书顾问的职责,被内阁和司礼监代替,逐渐成为养才储望之所。

翰林院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

翰林的地位清贵无比,是成为地方大员,甚至是尚书阁老的必要途径。

例如李东阳和谢迁,在被朱祐樘选入内阁之前,就是翰林院的侍讲学士。

从英宗皇帝开始,大明科举逐渐形成一种惯例。

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

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因为内阁阁老,六部尚书和地方大员,基本都是翰林院出身。

所以又流传着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而且翰林院还有主持科举的职责,进士们又有把主考官称为老师,自其门生的习惯。

所以从翰林院任职出来之后,这些官员门生遍天下,这又是一张隐形的利益网络。

总的来说,翰林院就相当于是大明朝廷,培养高级官员,掌控天下文脉的地方。

而翰林院里的这些翰林们,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在朝中的地位却很高。

翰林学士,就是翰林院的主掌官。

朱祐樘看着这位翰林学士,冷冷下令:“把你们翰林院修撰纂修的史书,立刻给朕拿来!”

翰林院另外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纂修实录,而主要执行人,名为史官修撰。

当这位翰林学士听到朱祐樘的命令后,脸色顿时白得如同自己脸上的白一样。

“这……这……陛下,当朝天子,不可看本朝实录,乃是传承了上千年的祖制,陛下不能破坏啊!”

“天子看本朝实录,可是会遗臭万年的,请陛下三思啊!”

翰林学士说完,对着朱祐樘长拜下去。

翰林学士说得没错,从有史官这个官职以来,皇帝就不被允许观看本朝的史书。

热门小说推荐
定河山

定河山

传说中破军七杀贪狼三星齐出,便是天下板荡改朝换代之时。一个表面看还处在盛世,但平静的表面下却是危机重重。内有诸王夺嫡,外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朝代,却突然出现三星联动的天象异变。暗藏野心,手握天下财富有三成的勋臣之后。夺嫡之争越演越烈,甚至动辄刀兵相见的诸皇子。雄踞西北,一心想要割据一方的游牧铁骑。还有潜藏在西南,时刻不忘恢复故国的前朝余脉。三凶星的预言,究竟会落到谁的身上?黄琼,一个自幼生长在冷宫中的皇子,面对复杂的局面,究竟该如何破茧而出,该怎样才挽回危局重定河山?...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