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与他们形成对比的是,皱眉头的周芝芝。朱敏说的这些,没有太打动周芝芝,她自己前期也做了一些梳理,而且根据她的经验,这些属于各地都有类似的。
朱敏很明显注意到了,她马上把ppt转到短板的模块,接着说:“这么多优势资源,怎么才能利用起来呢?酒香也怕箱子深啊。前期我也收集了一些关于金塘村的资料,关于这些资源的开发,我总结了以下,有几个大的问题:一是区位交通,金塘村离最近的高铁站都有90公里,也没有直达的班车,需要从高铁站乘坐车先到县里,再从县里坐来到金塘村的班车,班车一天四趟,排除潭州市的人,其他地区人来游玩一趟,路上可能就需要半天时间,极为不便,这也是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二是资金问题,客观的事实是,现在每个镇资金都紧张,如果村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村,村里面可以提供资金,但是金塘村的村集体经济还有待完善,如果要做景观的打造、村居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三是人才的问题,金塘村的石板路、古民居,包括天宫庙,设计与经营,都是一个专业化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的修养和经营理念,金塘村别说专业化人才,人都已经不多,做这些,必须靠外人来做,这又会涉及到一定的人员成本”。
一番话说下来,满超英的眉头都皱起来了,路是金塘村的永久的痛,而钱又是极为敏感的,而且,这些问题,哪一个看起来都不是好解决的。而周芝芝的眉头舒展开了,朱敏不是花架子,看到这些问题还敢来,她倒有兴趣听下去,她准备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有人比她更急,周勇马上说:“那个……朱敏妹子,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县里政府都解决不了。我们县里想要个高铁口,都喊了好多年了。”
周芝芝也点头,说:“县里每次开会都要提这个议案,呼吁给我们
朱敏看下面讨论激烈,让大家充分提出了质疑,她没有一一进行回应,而是打开了第三模块,解决途径:“我知道这个问题很难,金塘村的整体规模也在这里,就算解决了交通问题,但是接待量也做不到扩大,所以必须做精品。其他的客人,不需要来到金塘村,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数字化营销,让大家线上消费。”
“线上消费?”有其他村的村支书接过话,说,“你是说淘宝、京东做的爱心助农,请一些主播到金塘村来卖货吗?”
“并不是简单的直播卖货,而是全流程的,让无法实地来金塘村的人,有实在的参与感”,说完,朱敏打开ppt,展示一个文件,显示“农业认养+共享经济”,对着解释:“通过市民认领、村民外租形式双向发力,让无法来金塘村的消费者成为金塘村的股东或参与者,实现农产品的直接供应。这既能解决交通不便,又能解决资金短缺”。
周芝芝若有所思,但是村支书们他们双眼迷茫,问道:“他们不是没法来吗,怎么认领?”
朱敏说:“线上认领啊。我举个例子,比如‘我在金塘有块田’,就是认领农田。我们把梯田的照片放上去,分割成几块,谁看上了哪一块,就与金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认种协议并支付费用,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对这田块进行耕种,等收获了稻米,就把大米寄给认种的人。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必须明确认购稻米产地、生产面积、稻米产量、支付方式、交付方式等认种协议条款。而且,我们要打出绿色无公害的牌子,采用绿色无公害的种植方式,不随意使用农药和化肥,尽量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到时候,在梯田周边都安装上摄像头,运用智慧管理、远程监控等线上系统,那些认种人可以可远程关注、管理农田。”
周勇听明白了,眼睛一亮,说:“这就是‘云种田’啊!”
朱敏说:“没错,就是‘云种田’,这些摄像头,既起到监督作用,也可以让他们看见金塘村的四时美景。现在倡导供给侧改革,住在城市里的人,缺的是高端的有品质的消费品。而这就是我们发展的一个方向:绿色、有机。”
周芝芝举一反三:“那接下来还有‘云养猪’、‘云种果’等”。
朱敏把ppt往下放,依次出现“我在金塘有块田”“我在金塘有棵树”“我在金塘有头猪”“我在金塘有块地”等等,说:“没错,这就是数字化营销”。
朱敏确实很会给愿景的“专家”。周芝芝都心动了,难怪很多领导会被专家忽悠。看着周围沉浸其中的村支书们,仿佛一艘航空母舰已经起航了。
周勇格外满意,他看着村支书们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有人开始加朱敏微信了。满超英跳出来阻止,说:“这可是我们金塘村的人,你们可别抢!先来后到,刚刚不是还有人说什么天龙人吗?”
周芝芝也是满意的。因为朱敏这一番运营思路,跟别的还要依靠交通、依靠政策扶持的村的运营思路完全不同,完全是依靠科技自力更生的路子!
她就是想要自力更生!
更别说,今年省里还在大力搞“科技+文化”的路子,各地也都在探索。朱敏和周芝芝还就不信有了这个运营思路,金塘村不能作为一个考察点!
周芝芝甚至想起了自己想走的那天,满超英对她说的那番话“镇里要把上面的要求落实下去,就必须靠村里,村里说到底,还是得靠村民的积极性”,现在搞朱敏提的“乡村运营”,若能带动金塘村的经济发展,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赢得了村民的支持,那对苗绣工坊也是一个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