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表面上看起来可能不起眼,初看很多人也多半不以为然。
但长期宣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渐渐就会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一个朝廷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在造福百姓的印象。
这一条至关重要。
爱国教育,就要从这一点一滴上,开始慢慢入手。
这个时代除了儒家读书人,大谈精忠报国之外,大多数老百姓只有很朴素的是非观,对国家朝廷没有太多的感情。
所谓江山变色,无非是换一个皇帝而已。
老百姓只图有饭吃,才不管那些呢。
报刊上的宣传,就是为了慢慢培养老百姓们朴素的爱国观。
让他们自发的拥护大明朝廷。
使大明的统治进一步稳定和加强。
而第四版则是最特殊一版,主要是报道民间的一些事,也包括低级官员如何办案,衙差如何行事……这就有喜也有忧。
有宣传表扬,也有严肃批评。
为了收集素材,朱允熥又引入了记者。
他这样做,其实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那就是通过这些记者,来了解下面的情况。
老朱有锦衣卫和检校,对金陵城和百官的动向,了如指掌。
可他却缺少耳目。
记者采访,就是一个很好的名义
打着采访的名义,深入了解民情,了解官员的动向。
也可以不说是采访,暗中了解。
至于采访得到的消息,要不要刊发在报纸上,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反正,没有刊发在报纸上的消息,每日也会汇总,整理后向他报告。
《大明日报》作为大明唯一官方许可向普通百姓发行的日报,加上又是用白话写的文章,写的还是极为有趣的事,比如皇帝的往事,朝廷的动向,民间的趣闻等等,因此,很快就深受无数百姓的欢迎和喜爱。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在议论这份报纸上刊登的内容和报道。
报刊的每日印刷量,也在节节攀升。
不多长的时间,已经由每天印刷一万份,到了每天印刷十余万份。
这个数字,每天还在不断上升,不断刷新记录。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金陵城,总共也不过七八十万人口。
一份每日印刷发行的报纸,竟能达到十万的发行量,可见其有多么恐怖了。
这主要是因为金陵城的人口构成非常特殊。
比如说,国子监监生就有六千余人。
军队又有十几万人,外地来赶考且长期逗留的书生,来经商的商人,来完成朝廷轮班任务的工匠,又有十几万。
这里面包含很多流动人口。
他们当中的识字率比较高。
监生,书生自不用说。
便是出远门经商的商人,虽然不用多高的文化,却是必须要认得字的。
有了大量的识字人群,就有了销量基础。
卫蓁娇媚动人,出生名门,是长安城一朵不可攀折的娇花。婚事在即,她即将嫁与年轻的太子。太子温文尔雅,风度翩翩。无人不道这是一桩好亲事。卫蓁却做了一个的梦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个话本中的人物,太子另有所爱,娶她别有所求,她的存在只是那二人爱恋的阻拦。最后太子登基,迎娶白月光入宫,卫蓁则成了冷宫废后,早早香消玉殒。话本到这里结束,可梦里一切都在延续。不久王朝更迭,一位少年将军起兵谋逆,攻入皇城,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入宫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杀了皇帝,娶了卫蓁的牌位。从梦里醒来后,卫蓁出屋,望着自家后院那位时常来找阿弟一同练武的俊美少年,微微出神。祁宴出生高贵,意气风发,鲜衣怒马,是全长安城最耀眼的存在。若无意外,他会如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一生戎马沙场,保家卫国。直到那一日,他如往常来友人家做客。春日的微风荡漾,竹帘摇晃,玉佩碰撞声响起。少年转首,看到帘下一道亭亭玉立的倩影走出。春光明灭,女郎冷清美艳,一惯是不喜言笑。却在看到他后,唇角露出了一丝甜润的笑意,极致的明媚。十七岁肆意张扬的少年将军,轻轻愣住,平静回以一笑,耳后却涌起一层淡淡的薄红。他心中有一场春风化成的疾风骤雨,为她摇晃。此后无论春日秋时,都将逆流而上追逐她。那一日,他动了春心。祁宴向来做事光明磊落,直到那日,决心谋划得到那个有未婚夫的冷情女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