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9章(第1页)

第159章

这种行为是童真的终结,孩子砸碎存钱罐,或许是为了购买心仪之物,但这一行为也宣告了天真储蓄逻辑的破产。儿童的世界不再有“存满即圆满”的简单承诺,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复杂的情感。

同时,它也可以看作是暴力的启蒙。砸碎陶罐的暴力性,暗示着成长必经的撕裂感——我们必须打碎某些旧有的壳,才能触摸现实的粗粝。”

更有社会学评论家发表文章——《物质与精神:符号的异化》。

作者在文中提供了另一种解读的角度,“存钱罐作为“物”,承载着超越实用功能的文化意义。

小猪存钱罐的可爱造型,让人将其视为“招财”的吉祥物,甚至产生情感依赖。砸碎它,如同摧毁一座微型神像,暴露物质崇拜的虚妄。

罐中硬币本是中性的交易工具,但在储蓄过程中被赋予“希望”“未来”等抽象价值。当罐体碎裂,硬币散落一地,它们重新变回冰冷的金属,提醒人们:符号的意义终究是人类的自己赋予的。”

在这些评论中,也夹杂着读者来信。

有赞扬的,比如:“读了《砸碎小猪》,让我重新审视起对孩子的教育。”

“以前对孩子的教育太粗暴,读了这篇童话后,我深觉和孩子沟通的重要性。”

“孩子很喜欢《砸碎小猪》,他说理解了父母赚钱的辛苦。”

“我家孩子自从看了这个童话故事后,嚷嚷着要帮父母干活。”

有赞扬,也有读者批评:

“这个故事教坏了小孩,以前我家孩子帮家里干活不求报酬,但他现在竟然敢跟父母要钱!”

“孩子和玩具交朋友太难让人理解!”

“我家的孩子给玩具起了名字,我们要动他的玩具,他还发火了!”

“小说教坏孩子,他今天把存钱罐放生了,还好我们及时发现,差点酿成大祸!”

报纸上这么多的评价,让《砸碎小猪》彻底破圈。

一开始是学生家长买的多,胡为民书迷也会买一份,但慢慢,这个群体逐渐扩大。

......

《新少年报》报社,编辑部。

“主编,好消息,第三期报纸三天时间全国卖了快八十万份,百万份已经在射程内了!”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增订,咱们要不要加印?”

编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将主编金纹围在中间。

金纹被吵得脑袋发晕,但他很开心。

因为这个销量,让他扬眉吐气,在老熟人面前也能挺直腰杆。

“加印,必须加印!”金纹挥手让编辑部安静下来后,又继续道:“从第三期发行到现在不过三天,证明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

一百万份只是开始,绝对不是结束。我们还有三四天时间,销量提高到一百五十万份也不是不可能!”

一番慷慨陈词后,他宣布决定,“我和社长商量过,决定先加印五十万份,然后根据订单,迅速发往各地!”

刚开始,给胡为民定格稿酬他还是顶着压力的。

现在看谁还敢说不值?

都是胡老师的功劳啊!

是他拯救了《新少年报》,也是他拯救了日渐消亡的儿童文学!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