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认为,贾科长这样把电影的正常营销,妖魔化为对公共舆论和权力的侵占是不妥的!”
贾科长正待答话就听得路宽滔滔不绝。
“电影有三层属性,第一,电影是技术,第二,电影是艺术,第三,电影是商品。”
“电影不仅是你们口中解放思想、撕开舆论铁幕的艺术品,更是产业发展中最普通的一件商品。”
“电影的拍摄、后期、发行、宣传、放映都需要成本,如果贾科长是作家,大可以凭着一支笔一张纸就去开展创作,满意就继续写,不满意就撕掉重来。”
“但是电影可以吗?如果各位仅仅是为了抒发自己的个人抱负和情感去做电影,人为地割裂电影具有的商品属性,就是对投资人、对观众的极大不负责!”
路老板顿了一下,抛出一句重磅炸弹。
“如果各位还不能认识到时代和行业的变化,今天你们从官方的地下走到地上。”
“明天你们依然会走到商业的地下!黑暗的地下!”
一语既出,各方的反应不一。
佟局等人不无赞许地点头,认可他的判断,电影市场的商业化潮流不可逆,如果你一定要做非主流,就必须做好被时代抛弃的准备。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通知任何人。
张一谋、姜纹、何坪、陈开歌等人也是陷入沉思,他们这些第五代,反倒是先“背叛”了文艺片的队伍,率先开始了商业大片的探索。
《英雄》之后,有《天地英雄》,有《无极》。
其他从业者们倒是非常认可,比如于冬、董双枪等人。
他们都是电影产业链上的一环,要么是投资人、要么是发行商。
如果国内电影人都像贾科长、王晓帅等人这样搞个人创作,拍出来就被禁,最受伤的是他们。
比如在《鬼子来了》上栽了个大跟头的董双枪,从此以后没再碰过姜纹的片子。
只有北电的志愿者学生们有些懵懵懂懂,不知道两人到底谁对谁错。
路老板说这些话不是有意挑衅,不是无的放矢,反而更像一次友好的提醒。
因为这是基于后世的事实。
还是以贾科长的《三峡好人》和王权安的《图雅的婚事》为例。
诚然,这两部地下导演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影展的认可,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走入了商业的“地下”!
《三峡好人》和《黄金甲》同档期厮杀,最终只被定点在40多家影院播出,豆瓣8.1,叫好不叫座,国内票房100万余。
而《黄金甲》呢?豆瓣5.5分被疯狂群嘲,王硕就是在这部电影里嘲讽老谋子是搞装修的。
结果全球票房8000万美元。
《图雅的婚事》亦然,在2007年4月上映,对打的全是好莱坞大片,最终票房120万。
再往前的2005年的王晓帅的《青红》,斩获了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票房150万左右;
同期的大烂片《无极》,票房1.8亿。
上哪儿说理去?
因此路老板的前两部电影,才会千方百计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平衡,能在电影上获奖自然好。
即使不能,也一定尽量盈利。
因为这个时期的电影市场实在太过凋敝,还没有给他尽情地去创作和抒发个人情感的机会。
怎么活下来最重要。
王晓帅在七君子里面脾气最火爆,也最喜欢在媒体开炮,看着比自己小了二十岁的路宽“大放厥词”,忍不住跳出来激斗!
“路导,你好,我看过你的两部作品,说实话我很喜欢,也很不喜欢。”
“我觉得你是为了讨好观众和竖立噱头,故意把两部本可以深层次讨论人性的电影做了庸俗化的处理。”
还是导演了解导演,路老板的想法是瞒不过这些整天搞作者论的艺术片导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