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即使路还很长,也许穷其一生也走不到终点。
就像刘伊妃对他的评价一样,他只有在接触电影时才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像一个心无旁骛的雕刻者。
这位艺术家正在创作新片的剧本,改编自菲茨杰拉德的《本杰明巴顿奇事》。
这部在2008年由《搏击俱乐部》的导演大卫芬奇改编上映,美国版的《本杰明巴顿奇事》斩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最佳艺术指导和化妆。
在原著中,本杰明出生在1918年一战胜利的当晚,母亲难产而死。
他出生就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垂暮老人形象,这让他的父亲托马斯巴顿惊恐万分,当即将其抛弃在一家养老院门口。
在养老院工作的奎妮收留了本杰明并悉心照料,在老人们的陪伴下,本杰明逐渐长大,身边的老人不断离世,而他却越来越年轻。
女主黛西出场时刚刚6岁,她和十二岁却外表如老人的本杰明相遇相交,互相萌生了爱意。
随着时间推移,黛西逐渐长大,本杰明也逐渐年轻。
时代背景继续更迭,1939年,二战爆发,本杰明面相已经年轻了不少。
他赴英参战,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期间和已婚的伊丽莎白有了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恋情。
二战结束后,本杰明已经是中年人的样貌,他回国后再次与女主黛西相遇,这时候的黛西已经是一位事业成功的舞者。
但时移世易,两人不同的成长经历导致了不欢而散。
剧情转折点到来,黛西遭遇车祸,但她不想让心爱的人看到自己的狼狈。在本杰明的追求下两人结合,诞下女儿。
但吊诡的是本杰明仍然处在逆生长中,他无法接受自己以孩童的模样陪伴孩子,精神崩溃之下最终选择离开去了印度。
电影的大高潮来临。
本杰明游历诸国后再次回家,黛西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他痛恨自己的懦弱,也尊重她的选择,没有再去打扰。
本杰明回到了养老院,他的面相正在返老还童,但是患上了老年痴呆。
养老院找到黛西,她心痛地陪伴着身体越来越小的本杰明,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故事的最后,黛西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回忆着与本杰明的一生,而本杰明在她的怀里如同婴儿般闭上了眼睛。
爱情、生命、死亡、时代洪流,一切艺术片具有的元素俱全,故事性也足够。
最令路宽兴奋的是把这样的作品年代改编到我们这个民族的近代史上,能够赋予主人公更多的时代意义!
他剧本里的男主角叫李明。
本杰明1918年出生在一战胜利的当晚,李明出生在1919年的魔都,同时代的中国即将爆发五四运动。
选择魔都是考虑到养老院这个出生地,那会儿只有几个租界有这样的条件。
新生的李明却带着一副老人面孔,行将就木。
这恰似同时代的民国:辛亥刚成功却面临复辟,面子是新的,里子却深陷封建泥潭。
按照时代发展,等最后李明变成婴儿去世,祖国的改开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路宽的剧本中,李明的逐渐变年轻,和国家从落后走向富强是两条交织的暗线,互为隐喻。
同时代的霉国本土并未遭受多少袭扰,而我们的祖国却苦难深重。
这样的背景下,社会进步、文化冲突、思想解放等可以挖掘的内涵更多。
这部电影带有一定奇幻主义色彩,是原著作家充满想象力的杰作。
具体到拍摄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化妆和特效问题。
男主角李明生活的时间跨度从几岁到老年,都需要用同一演员的脸,这需要好莱坞电影工业中顶级的化妆和特效技术。
2004年这个时代也就数字领域等寥寥几家具备这样的技术。
譬如同年时期的本杰明,选用一个身材矮小的特型演员后,数字领域会先制作一个电脑动画CG脑袋,然后把皮特的表情“映射”到这个CG脑袋上,最后再把这个CG脑袋安在扮演童年巴顿的演员脖子上。
为了还原演员面部表情的信息,特效人员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复制皮特头部的3D数字模型。然后让皮特做出很多种表情,并分别制作出每一种表情的模型,同时他们也制作了各个年龄段巴顿的头部3D数字模型。
最后,制作者把两个模型的各个关键点对应起来,才最终完成了这部电影。
没办法,如果有后世的AI换脸换头技术,也不至于花费上千万美元砸给好莱坞特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