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任吏部尚书。
李贤入阁后,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名臣多为其所识拔。他为人耿介忠直,深受英宗宠待。
《明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
天顺五年,加太子太保。天顺八年,英宗病重,召李贤委以托孤重任。
宪宗即位,晋升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
托孤之臣啊
李贤的地位,可以说,他排第二,没人敢占第一
罗伦将李贤各种好处说了一遍,别人一个个都没话说,只有吴有为冷哼一声:“堂堂一个阁臣,家中有丧事,丁忧很正常,当然,现在朝政有可能不太乐观,你替他上书夺情,情有可原,皇爷恼了你,他怎么不提你求情?"
罗伦一愣:“堂堂阁老,替我求情?我算个什么?"
“恐怕不止吧?”吴有为道:“叶盛叶大人,至今不还在宣府镇做巡抚呢么?还有岳正岳大人,至今散放于野!"
这两位可都是跟李贤不对付的人,而这两个人的过往也十分坎坷。
吴有为不说,他们都不知道,说了他们才发现,官场之复杂,实在是世事难料。
而罗伦也觉得自己冲动了,无奈冲动已经造成,无可挽回。
甚至两位座师也来了,当天晚上就是在罗伦这个小院子里吃的饭,学生老师们在一起,讨论了一下。
还是吴有为知道福建那边是靠海,要说什么最容易发家致富?那还得数贸易,做买卖。
别看士农工商,商在最后,但是商最有钱!
吴有为想起了甘蔗!
这东西在北方可没有,但是南方有啊!
甘蔗能干什么呢?
它能制糖!
还有沿海那边,不是有盐田吗?
可以晒盐啊
更主要的是,南方还产茶,盐、茶、糖,这三样哪个不是暴利啊?
再加上海上贸易,呵呵,赚钱还不是大把大把的啊?
只是吴有为说了,其他人都反对,原因是商人重利!
吴有为没办法了,再说,大家都觉得罗伦这样的,行商真的不行!
无有为又另想了个辄儿:双季稻!
水稻原产热带低纬度地区,要在短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结实,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双季稻的形成很早很早,可是直到明末清初才广为人知,最早的时候,沿海地区都是种植一季稻子,再种植一季麦子。
当时只有位于沿海地区的各种岛上,才种植双季稻,因为土地稀少,没粮食吃啊,不种植双季稻吃不上饭,可是大陆还是一季稻子一季麦子的这样种植。
直到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自己研究水稻,然后推广了双季稻出来。
其实早就有了,只是不为人知罢了。
吴有为直到罗伦这人一心为民,如果让他去办这件事,将来可以凭借这个大功劳,回到官场,甚至是官路亨通!
又能解决一些饥荒问题,加上他已经给了皇帝一些海外粮种,这样的话,俩人等于有了同一个目标,要想在官场升官发财,就要跟领导保持一致!
跟领导保持一致就不会犯错,而且罗伦还年轻,他还有大好的前程。
历史上罗伦什么样,吴有为不管,现在他是他的至交好友,就够了。
于是手把手的交代罗伦。
实际上,双季稻在华夏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三世纪的《山海经》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