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①此段乌喇纳喇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那氏宗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
②谨按,哲哲,满文写为“jcje”,实为蒙古语,意为“姐姐”。
乾隆元年三月,加上慈僖两字。
[概述]
孝端文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部,其部的祖先是成吉思汗之弟哈巴图哈萨尔。哈巴图哈萨尔第十四代后裔奎蒙克塔斯哈喇创建了科尔沁部,①他的两个儿子诺门达喇和博第达喇的后代形成后来的科尔沁两翼旗。孝端文皇后的父亲贝勒莽古斯是博第达番第二子纳穆赛之子,属于科尔沁左翼旗一支。孝端文皇后的本名为“哲哲”,满文作“jcje”,出自《满文原档》。②
蒙古科尔沁部自从作为九部联军之一与清廷战争失败后,便逐步侧向清廷一方。之后更在形势的影响之下,不断地与清廷联姻以加固同盟。根据学者统计,在入关前,清廷与科尔沁部的联姻多达三十三次,形成极其复杂的婚姻关系,此处仅略述如下。
孝端文皇后的祖父纳穆赛生有三子,依次为莽古斯、明安、孔果尔。孝端文皇后为莽古斯之女,太祖的两位侧妃则分别是明安和孔果尔的女儿,和孝端文皇后是堂姐妹关系。明安还有一位女儿嫁给和硕豫通亲王多译,孙女则分别嫁给和硕武肃亲王豪格、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以及和硕礼烈亲王代善的儿子、孙子。孔果尔的一个女儿嫁给和硕英亲王阿济格。孝端文皇后的亲兄弟名为斋桑,其至少生有四子二女,其中小儿子满珠习礼原娶太宗养女和硕公主,后继娶广略贝勒褚英第三女。已知的两个女儿即是同列崇德五宫的孝庄文皇后和敏惠恭和元妃。后来世祖顺治帝的原配皇后(废皇后静妃)以及孝惠章皇后、悼妃等,均为莽古斯一支后代。而孝端文皇后的伯父齐齐克和族伯父图美两支所代表的科尔沁右翼旗也与清廷有不少联姻,如:图美的女儿嫁给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孙女则嫁给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齐齐克的孙子奥巴娶太祖所养的侄孙女,奥巴的孙子巴雅斯祜朗娶太宗第八女端贞固伦公主。这种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是清初清廷与科尔沁部坚固盟约的重要保证。③
——————————
①谨按,蒙古有数个“科尔沁”部,如奎蒙克塔斯哈喇的近亲就另外创立了一个科尔沁部。为示区分,奎蒙克塔斯哈喇的科尔沁部亦被称为“嫩科尔沁部”。
②《满文原档》,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2006年,第10册,第317页。谨按,《满文原档》一名《旧满文档》,是后来《满文老档》的底本。后来修撰《满文老档》时,按照乾隆帝的旨意,将后妃之名删去。
③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谱系,整理自《钦定外藩蒙回部王公表传》《清朝满蒙联姻研究》《蒙古世系》。
万历四十二年六月初十日,孝端文皇后嫁与太宗为妻,当时太宗的元妃钮祜禄氏可能仍在太宗内宅之中,继妃乌喇纳喇氏则肯定在位,故而孝端文皇后很可能不是作为唯一嫡室来归。不过,在孝端文皇后来归的前一年,乌喇国覆灭,这必然导致继妃地位下降,所以孝端文皇后来归之后至少有着并嫡的地位。而自天命十一年太宗继承汗位之后,到天聪六年备三宫之前,其后宫中已经有“中宫”和“西宫”两位福晋,其中“中宫”即是孝端文皇后。由此可知,至迟在太宗即位后的五六年内,孝端文皇后已经获得中宫大福晋的嫡室身份,满文称“dulimbaiambafujin”①,意为“中部(中室)大福晋”。
崇德元年,五宫建立,孝端文皇后先是在五月被封于正宫清宁宫,满文作“hanigenggiyenelheboo”②,直译为“汗之清明平安宫”,并从“中宫大福晋”(dulimbaiambafujin)进一步被尊为“gurunigjenfujin”③,直译为“国主福晋”“国君福晋”。至七月,其余四宫均获得中原后宫式的封号,而孝端文皇后依然保持“国主福晋”之称,在事实上确立了正宫皇后的地位。
根据后世汉文史料的记载,在太宗崩逝之后,即位的世祖尊孝端文皇后为皇太后。而实际上,清代入关前后之时,后宫封号尊号系统尚未正式确立,在使用上颇为混乱。“皇太后”这一称谓在顺治朝初期的档案中极少出现。在初修本的《世祖章皇帝实录》中,孝端文皇后一直被称为“中宫太后”,直到孝端文皇后崩逝,世祖在祭文中依然称呼她为“cniyegurunicjenfujin”④,即“母亲国主福晋”,而并非“皇太后”。直到乾隆朝定稿本《世祖章皇帝实录》内,才将其称呼改为“皇太后”⑤。
孝端文皇后在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申时崩逝,得谥曰“端”,满文作“doronggo”⑥,意为“端庄”“有礼”,以宝宫的形式与太宗合葬昭陵。⑦
——————————
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第705页。
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20册,第705页。
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阁藏本满文老档》,第18册,第1017页。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顺治朝满文国史档(缩微胶卷)》,第2盘。
⑤可参考齐木德道尔吉、巴根那:《清朝太祖太宗世祖朝实录蒙古史史料抄——乾隆本康熙本比较》。
⑥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70页。
⑦沈阳一宫两陵志编纂委员会:《沈阳昭陵志》,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40页。谨按:宝宫即骨灰罐,为清室入关前火葬习俗的反映。
二、孝庄文皇后
[简介]
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贝勒寨桑之女,名本布泰①。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生。天命十年二月,嫁与太宗为侧室。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生第四女雍穆固伦公主。天聪六年备三宫之前,已封为西宫福晋。天聪六年二月十二日,生第五女淑慧固伦公主。天聪七年(1633年)十一月十六日,生第七女端献固伦公主。崇德元年五月,册封为永福宫西侧福晋,列五宫之一。同年七月,改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第九子福临,即世祖章皇帝。顺治元年九月,迎至燕京。顺治七年,尊为皇太后。顺治八年二月,恭上徽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同年八月,因迎娶元后,加上恭简两字。顺治十一年六月,因迎娶新后,加上安懿两字。顺治十三年十二月,因册封皇贵妃,加上章庆两字。康熙元年十月,尊为太皇太后,加上敦惠两字。康熙四年九月,因迎娶皇后,加上温庄两字。康熙六年十一月,因圣祖亲政,加上康和两字。康熙十五年正月,因册封太子,加上仁宣两字。康熙二十年十二月,因三藩平定,加上弘靖两字。累计徽号曰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月,病情加剧,圣祖在慈宁宫侍疾,亲尝汤药,昼夜不离左右。同年十一月,圣祖特谕,除十恶、贪官、光棍之外,其余监侯死罪之犯概行减等,以求为太皇太后延寿。十二月初一日,圣祖亲率诸王大臣步诣天坛致祭,以求为太皇太后延寿。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崩,年七十五岁。圣祖深痛,破例为之割辫。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十月,恭上尊谥曰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升衬太庙、奉先殿。雍正元年八月,加上至德两字。雍正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奉安昭西陵。乾隆元年三月,加上纯徽两字。
[概述]
孝庄文皇后出身蒙古科尔沁部,是孝端文皇后的亲侄女,其父亲为科尔沁左翼之贝勒寨桑。其家世可以参考孝端文皇后条。孝庄文皇后的本名为
——————————
①谨按,本布泰,满文写为“bumbutai”,实为蒙古语,意为“瓶子”。
“本布泰”,亦作“布木布泰”,满文作“bumbutai”,出自《满文原档》。①她有四位兄弟,依次为吴克善、察罕、索诺木、满珠习礼,至少有一位姐姐,即是与其同列崇德五宫的敏惠恭和元妃。其四位兄弟的后人也被安排与清廷近支皇族联姻,吴克善之子弼尔塔哈娶太宗第四女雍穆固伦公主;吴克善诸女中,一位即世祖的原配皇后(废皇后静妃),一位嫁给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之子。察罕之子绰尔济娶和硕饶余敏亲王阿巴泰之女,所生的五个女儿均嫁与清廷,其中最知名者即是世祖的继后孝惠章皇后。索诺木之子齐塔特娶太宗第三女端靖固伦公主,索诺木之女则分别嫁给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与和硕豫通亲王多铎。至于满珠习礼,其一女嫁给世祖为悼妃,一女嫁给世祖的弟弟和硕承泽裕亲王硕塞,还有一女嫁给世祖的弟弟和硕襄昭亲王博穆博果尔。②
...
...
...
李恪一朝穿越大唐,成为了三皇子吴王。因未能熟悉走势,懵逼的他未能如时参加李世民生辰宴完蛋,这下麻烦了!好在有天道系统加持,李恪带着系统的奖励屁颠屁颠登场。李恪父皇,赶紧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