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宫廷生活]
根据《筹办大婚典礼册》内记录的后宫主位入宫典礼,在一般情况下,指立的皇后应该在行大婚礼的前一日,于自家邸第被册封为皇后,并于第二天凌晨入宫行合卺大婚礼。而指定的妃嫔贵人等后宫主位则是在皇后册封的那一天便由内务府迎接入宫,并于第二日皇后大婚礼上作为后宫行礼朝贺。至于这些后宫主位们的册封礼,则惯例安排在大婚礼之后。与之相对,淑慎皇贵妃则与众不同。根据两宫的懿旨,她“于本年九月十四日册封皇后礼成后,即日册封慧妃”。②也就是淑慎皇贵妃是与皇后在同一天在邸第被册封,先于皇后入宫,③而且在册封的当天“命委散秩大臣三等承恩公崇绮以内阁学士候补,员外郎凤秀以四品京堂候补”。④不仅将皇后的父亲升官,还同时升了淑慎皇贵妃父亲的官职,待遇显然与其他三位后宫不同。
入宫之后,淑顺皇贵妃住在永和宫。⑤根据两宫太后的懿旨,“慧妃分例著照贵妃分例预备”⑥,在事实上享受贵妃的待遇。另外,淑顺皇贵妃还代替孝哲毅皇后主持了先蚕坛的祭祀。清代先蚕坛的祭祀是由皇后主持的祭祀活动,一般每年都要进行,或由皇后亲自主持祭祀,或派一位后宫代祭,或派官员、命妇代祭。在皇后在位的情况之下,一般不派人代祭,除非皇后
————————
①《为镶黄旗满洲耀奎佐领下记名秀女原任郎中麟秀之女病故事致内务府》,同治九年五月三十日,档案号:05-13-002-000811-012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穆宗毅皇帝实录》卷330,同治十一年三月己丑条,《清实录》,第51册,第364页。
③于善浦:《清代帝后的归宿》,第215页。
④《穆宗毅皇帝实录》卷340,同治十一年九月乙未条,《清实录》,第51册,第486页。
⑤《为敬事房接出永和宫慧妃位下女子一名系正白旗披甲人祥永之女因笨现令退出事的堂报》,同治十二年二月十一日,档案号:05-0867-04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⑥《奏为拣派皇后妃嫔位下专奉内管领等预备分例事》,同治十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5-0861-03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有孕在身,或者国丧以及皇后本家有丧事。①而同治朝两次祭祀先蚕坛,均是派淑慎皇贵妃代祭的,当时孝哲毅皇后似乎不在丧期之内,也并未怀孕,出现这种情况或许是孝哲毅皇后身体不适造成的,也可能是两宫皇太后对淑慎皇贵妃的一种优待。
虽然淑慎皇贵妃得到了两宫皇太后的特殊优待,但是穆宗天寿不永,过早崩逝,让淑慎皇贵妃以十六岁的年纪开始寡居。在光绪二年,淑慎皇贵妃作为穆宗的遗孀,与其他三位后宫一起移居到“西内”慈宁宫②,并且在此了却残生。
[封谥释义]
淑慎皇贵妃原本的封号为“慧”,满文作“ulhisungge”③,意为“聪慧”“伶俐”。作为皇贵妃的封号为“敦宜荣庆”,满文作“jiraminacabunggederenggeurgun”④,意为“敦厚相宜荣华喜庆”。最后的谥号为“淑慎”,满文作“nemgiycnolhoba”⑤,意为“温和谨慎”。
二、献哲皇贵妃
[简介]
穆宗献哲皇贵妃,正蓝旗满洲赫舍里氏,知府崇龄之女。咸丰六年六月初一日未时生。⑥在同治七年参加八旗选秀,于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被指定为瑜嫔。同年九月十三日入宫。同年十月二十八日,以大学士文祥为正使,礼部尚书万青藜为副使,册封为瑜嫔。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因穆宗天花之喜,诏晋为瑜妃。光绪二十年正月,因孝钦显皇后六旬慈庆,诏
——————————
①如嘉庆九年(1804年),孝和睿皇后之母病故,因此由裁妃代祭。见《著为祭蚕坛遵旨改遣戚妃致祭事》,嘉庆九年三月初四日,档案号:05-0508-070,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谨按,此处"慈宁宫"泛指宫廷内慈宁宫本宫以及其北部和东部的六个“所”。
③《为片查慧妃照皇贵妃例赏给何项事致内务府》,同治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档案号:05-13-002-000242-013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④《为发给恭办敦宣荣庆皇贵妃等位镀金银册等项核用头等赤金事致内务府》,光绪二十年
四月二十一日,档案号:05-13-002-000307-006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为淑慎皇贵妃神牌开工事宜一折抄录原奏事致内务府等》,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档案号:05-13-002-000349-003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⑥谨按,自献哲皇贵妃入宫时,即以六月初一日为生辰。至民国小朝廷时期,则主动将生辰改为七月十九日,其理由目前尚不明确。可参见《内务府口传醉王爷交谕敬懿皇贵妃改七月十九日千秋单》,无朝年,档案号:06-02-004-000013-020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晋为瑜贵妃。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德宗崩逝,宣统帝即位,尊封为瑜皇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尊封为敬懿皇贵妃。民国十一年(1922年)九月十五日,尊封为敬懿皇贵太妃。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二十五日,与敦惠皇贵妃一同出宫,前往宽街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后又迁居麒麟碑胡同。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亥时薨,年七十七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正月,谥曰献哲皇贵妃,暂安柏林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月,奉安惠陵妃园寝。
[家族背景]
穆宗献哲皇贵妃出身的赫舍里氏所属大系不明,属于西安驻防正蓝旗满洲赫舍里氏。在清代,凡是被拨往驻防并且人当地驻防旗籍的,多数是没有世爵世职也没有出任中高级职官的中下层旗人,以兵丁阶层为主。不过根据献哲皇贵妃家族部分谱牒显示,献哲皇贵妃的祖父名为成明,仕至杭州将军,已经成功跻身高级官员阶级,为脱离驻防旗籍做了准备。成明的第二子名为舒兴阿,字叔起,号云溪,是道光十二年的进士,在道光年间历任内阁学士、兵部、工部侍郎,咸丰年间成为军机大臣,历任户部左侍郎、陕甘总督、云南巡抚,在咸丰八年病故。献哲皇贵妃的家族因为其祖父舒兴阿位至高官,得以被调入京旗。以这个角度而言,虽然祖父等均是西安驻防出身,但是在献哲皇贵妃出生的时候其家族已经是京旗的旗人了。
舒兴阿共有五子数女。第一子熙龄仕至陕西候补同知;第二子崇龄仕至广东雷州府知府;第三子松龄仕至礼部员外郎;第四子惠龄仕至吏部郎中;第五子益龄仕至工部笔贴式。舒兴阿的女儿里,有一位嫁给老恭王府①出身的尚书延煦作为二继妻。可以看出,由于舒兴阿在仕宦上的得势,其家族也进入了京旗世家的婚姻圈。
献哲皇贵妃的父亲为舒兴阿的第二子崇龄,母亲的资料则不明。献哲皇贵妃有可能是崇龄的第一女,并且至少有一位亲妹妹,后来被指婚给和硕恭忠亲王奕?的第二子多罗贝勒载滢作为嫡妻。
另外,献哲皇贵妃的好几位嫡堂姐妹也嫁给高等宗室,如其伯父熙龄之
——————————
①谨按,老恭王府指的是世祖第五子和硕恭亲王常宁一门,用以区别宣宗第六子和硕恭忠亲王奕?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