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4章(第2页)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孝诚仁皇后出身旗人顶级世家,其祖父为朝中辅政大臣之首,父亲亦官居一品,家中有世爵和世管佐领,与其他顶级世家亦有联姻,身份几乎无可挑剔。但是,在当时,孝诚仁皇后的立后曾经有过不小的争议。后来处理整拜一案之时获知,苏克萨哈和鳌拜均对册立孝诚仁皇后不满。据鳖拜说:“立皇后时,苏克萨哈嗔怒年庚不对。”据遏必隆说:“鳌拜借指苏克萨哈曾说‘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②鳌拜与苏克萨哈的这种说法,其实与清初的一种领主思维有关。

在清太祖和清太宗统一女真(满洲)诸部之前,女真(满洲)社会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地都有不同的豪强割据一方。其中规模比较大的称为“国”,如叶赫、哈达等,他们的世袭首领称为“国主”。次一些的称为“部”,如董鄂等,他们的世袭首领称为“部长”。再次一些的称为“路”,首领称为“路长”。更小的则称为“寨”“城”,首领称为“寨主”“城主”。虽然他们统领的地盘大小有别,具体势力亦有差别,但他们都是当时女真(满洲)社会的“上层”,即“领主”阶层。在太祖、太宗统一女真(满洲)诸部之后,这些领主被编入八旗,大多亦因之前的领主身份而获赐爵位以及世管佐领,成为八旗内的第一批世家。

以此为背景,在当时女真(满洲)的传统习惯中,所谓婚姻的门当户对,即是领主要与同属领主阶层之家族进行联姻。以清廷为例,太祖继妃出身檀都系富察氏,其家族为沙济城城主;孝慈高皇后出身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太祖大妃和太宗继妃均出身乌哈国主系纳喇氏;太宗后来的“崇德五宫”与世祖的两位蒙古皇后均出身蒙古国主或部长家族;就连追立的孝献皇后,其出身的家族亦是董鄂部部长,均属领主阶层。③相比之下,孝诚仁皇后家

——————————

①此段赫舍里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正黄旗满洲已故世管佐领文普接袭宗谱》《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中国科学院编:《明清史料》丁编第八本,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下册,第232页。

③谨按,这里比较特殊的是太祖元妃佟佳氏和太宗元妃钮枯禄氏。太祖元妃佟佳氏出身的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一支是否是部长家族尚不确定;而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在明代末期已经是很大的一个家族,拥有相当的财富和权势是已知的事实。太宗元妃钮祜禄氏出身的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出身英额地方,其家族在英额地方的势力并不明确,但是额亦都之姑母已经嫁与其他村寨首领为妻,表现出其家族具有和领主阶层结亲的实力。

族原本只是哈达部的部民,没有“领主”身份。鳌拜出身之索尔达系瓜尔佳氏原为苏完部部长,苏克萨哈出身为叶赫国主系叶赫纳喇氏,亦均属“领主”阶层。单从“领主”“部人”这一分野来看,均优于孝诚仁皇后家族。这即是鳌拜等人认为孝诚仁皇后是“满洲下人之女”的原因。

不过,这种对传统女真(满洲)社会“领主”阶层的崇尚,必然随着入关进程以及八旗世家的重新划分而变淡。故而,在鳌拜等人因此去与孝庄文皇后理论的时候,孝庄文皇后即答:“满洲属人之女,为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①

[宫廷生活]

孝诚仁皇后在康熙四年通过大婚礼进入宫廷,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寅时,她为圣祖生下第二子承祜,在康熙十一年夭折。同年十月,孝诚仁皇后曾经患病,病情比较严重,当时圣祖在颜家工驻跸,得到孝庄文皇后的谕令后,立即回宫看视,数日后,孝诚仁皇后即“病痊”。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巳时,孝诚仁皇后又为圣祖生下第七子允礽,而自己却在申时崩逝于坤宁宫,结束了十年的宫廷生活。

原本,在孝诚仁皇后崩逝之后,总管内务府大臣们建议将她奉移至武英殿暂安,已经得到孝庄文皇后以及圣祖的同意。五月初四日,孝庄文皇后以及圣祖考虑到宫内不方便举行祭礼,于是下令工部在北海团城西侧划出一个空院,在这之前则将孝诚仁皇后暂时奉移至乾清宫。五月初五日,正式将孝诚仁皇后奉移至北海团城西侧的空院暂安。②同月二十七日,又奉移至巩华城暂安。圣祖在上谕中评价孝诚仁皇后道:“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尽诚孝。佐朕内治,尤极敬勤。节俭居身,宽仁逮下。宫闱式化,淑德彰闻。”③可知孝诚仁皇后在宫廷生活中对上下诸人均能善待,而且性格勤俭,是一位称职的皇后。圣祖对她亦有相当的感情。根据相关学者统计,康熙十三年至十六年间,圣祖前往巩华城的次数达到八十次,①足见孝诚仁皇后在圣祖心中的地位。

———————————

①中国科学院编:《明清史料》丁编第八本,下册,第237页。

②《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谨按,此空院即明代之玉熙宫,现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位置。

③《圣祖仁皇帝实录》卷47,康熙十三年五月辛未条,《清实录》,第4册,第620页。

④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人》,第94—95页。

孝诚仁皇后崩逝之后,其所生的第七子允礽,以事实上嫡长子的身份,在康熙十四年被册立为皇太子,却最终被废位,成为康熙晚期储君之争的失败者。

[封谥释义]

孝诚仁皇后原本的谥号为“仁孝”,满文作“gusinhiyoosungga”①,意为“仁德孝顺”。后来因其谥号与圣祖谥号重复,改谥为“诚”,满文作“unenggi”②,意为“真诚”。

二、孝昭仁皇后

[简介]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镶黄旗满洲钮祜禄氏,果毅公、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第二女。顺治十六年生。至迟在康熙十五年四月已经入宫,称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以大学士索额图为正使,大学士李爵为副使,册立为皇后。同年十二月病重。康熙十七年(1678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崩,年二十岁。奉移至武英殿暂安。同年三月二十五日,奉移至巩华城暂安。闰三月二十一日,谥曰孝昭皇后。四月,升衬奉先殿。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奉安景陵。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恭上尊谥曰孝昭静淑明惠正和钦天顺圣皇后。雍正元年九月,系圣祖谥,升衬太庙。乾隆元年三月,加上安裕两字。嘉庆四年五月,加上端穆两字。

[家族背景]

孝昭仁皇后出身索和济巴颜系钮祜禄氏,是太宗元妃的亲侄女。其家世可以参考太宗元妃条。孝昭仁皇后之父遏必隆是弘毅公额亦都的幼子,在清初幼子继承的习惯下,成为弘毅公家族的大宗嫡流。在圣祖即位之前,遏必隆已经为一等公爵,任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位极人臣,后来在康熙十二年病故。

根据《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记载,遏必隆先后有四位妻妾。第一位是太祖第十二子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第一女郡主,这位郡主在天聪

——————————

①满文本《八旗通志初集》卷147,噶布喇传,清刻本,中央民族大学藏,第15页b。

②綦中明:《满语名号研究》,第72页。

九年正月嫁与遏必隆为妻,在崇德八年正月病故。第二位是和硕颖毅亲王萨哈璘之女,可能在康熙六年病故。第三位是正白旗满洲巴雅拉氏。第四位是舒舒觉罗氏,一般认为是侧室。这四位妻妾共为遏必隆生育七子五女。五位女儿里,大女儿嫁给巴林蒙古王扎什为福晋,第二女即孝昭仁皇后,第三女即温僖贵妃,第四女嫁给太宗之孙不入八分辅国公云升为继妻,第五女嫁给镶白旗蒙古一等子阿玉什为妻。孝昭仁皇后的兄弟也大多官居高位,如:三弟法喀娶孝诚仁皇后胞妹为继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内大臣;四弟彦珠娶孝懿仁皇后胞妹为妻,承袭世管佐领,仕至头等侍卫;五弟富保娶第一位旗人状元总督麻勒吉之女为妻,承袭世管佐领,仕至三等侍卫;六弟音德娶总督董维国之女为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领侍卫内大臣;七弟阿灵阿娶孝恭仁皇后胞妹为妻,承袭一等公爵位、世管佐领,仕至领侍卫内大臣、理藩院尚书。由此可见,其家族之门第以及与皇室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

根据谱牒记载,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均为舒舒觉罗氏所出,所同母姊妹。众兄弟内,法喀、彦珠、富保、音德均与她们同母,幼子阿灵阿和四妹则为巴雅拉氏所出。而通过其他史料,发现《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对于遏必隆之女可能有阙载的现象;如根据《玉牒》,太祖高皇帝第一子广略贝物褚英之玄孙奉恩辅国公普昌的嫡夫人也是遏必隆之女;又根据内务府《奏销档》,遏必隆还有一女曾经被送入宫中,这些均有待今后对遏必隆家族谱系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①

[宫廷生活]

热门小说推荐
逐道长青

逐道长青

无尽混沌,万界沉浮。紫胤界,妖魔肆虐,苍生涂涂。又有仙族宗门林立,护持人族繁衍生息。陈念之携一卷道经转世而来,化作陈氏仙族弟子,从此踏上了艰辛修行,逐道长青之路。标签...

中介人

中介人

我为了寻找多年前父母被杀真相,找寻之中发生许多灵异事件,鬼王怨灵,我本来不想牵扯进去,可是自从遇到她,我感觉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那只无形的手,也慢慢...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