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康熙初年处理鳌拜逆案的相关档案中,曾经提及在圣祖初定册立孝诚仁皇后时,辅政大臣之间有“我们朋友之女,恨不能封为皇后”之语。杨珍认为,此处“我们朋友之女”即指遏必隆之女孝昭仁皇后,进而认为孝昭仁皇后是在与孝诚仁皇后竞争皇后尊位失败之后,作为妃的身份与孝诚仁皇后一同入宫。②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第一,鳌拜逆案的档案原文为:“据遏必隆供:‘奉有太皇太后之旨,谕苏
————————
①此段钮祜禄氏谱系,整理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开国佐运功臣弘毅公家谱》《清代谱牒档案(缩微胶卷)《八旗通志初集》《钦定八旗通志》《爱新觉罗宗谱》。
②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人》,第95—97页。
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将噶布喇之女已封皇后。’苏克萨哈、鳌拜说:‘噶布喇之女既封皇后,必动干戈。属下满洲人之女,岂可封为皇后。’我说:‘封为皇后系太皇太后所定之事,我等何以管得。我们朋友之女,恨不能封为皇后。’苏克萨哈、鳌拜二人不允,即行商量启奏太皇太后。’”①由此可知,“我们朋友之女”其实是由遏必隆讲出,并非专指其女。
第二,根据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记载,孝昭仁皇后薨逝后,钦天监以其生年等信息测算祭祀时日、安葬方位时称:“皇后(生于)己亥年,二月二十六日丁卯日巳时崩。”②己亥年即顺治十六年,可知孝昭仁皇后比孝诚仁皇后小六岁,则圣祖册立孝诚仁皇后时孝昭仁皇后只有七岁而已,不可能被立为皇后。
不过,对于孝昭仁皇后是在何年、以何身份进入后宫,目前尚不明确。从康熙朝内务府《奏销档》的记载来看,康熙八年二位蒙古格格入宫以及康熙十年六位八旗格格入宫时,均没有孝昭仁皇后已在宫中的迹象。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崩逝之后,档案记载后宫主位去祭祀孝诚仁皇后时,提及后宫主位为“乾清宫之众福晋、众格格”③。在当时的宫廷档案中,“众福晋”一词可以作为福晋级庶妃和小福晋级庶妃的统称,因此也无法确定孝昭仁皇后是否已经入宫。直到康熙十五年四月,内务府将仓库中所存的一些银子呈给孝庄文皇后进行分配。孝庄文皇后下达懿旨,将八个钗子给即将入宫的“佟舅舅之女格格”,再将八个钗子给“乾清宫之妃”①,此处的“妃”为单数,指的即是孝昭仁皇后,这是已知档案中第一次出现可以确定为孝昭仁皇后之记载。
在此背景之下,目前对孝昭仁皇后的入宫情况有两种推测。
第一种,在康熙十年入宫的六位八旗格格中,有一位是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即孝昭仁皇后。
——————————————
①中国科学院编:《明清史料》丁编,下册,第8本,第617页。
②《口奏绿头牌及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三年五月十九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白头本档案》,康熙十五年四月十四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第二种,在康熙十五年时,孝昭仁皇后作为既定的继皇后,以妃之名号直接进入宫廷。
以目前已知的史料来看,第二种推测或许更接近事实。一方面,根据档案记载,康熙十年入宫的遏必隆之女在当时非常年幼,需要乳母照顾,而孝昭仁皇后当时已经十三岁,不属于年幼范畴。另一方面,孝昭仁皇后虽然在宫中被称为“妃”,但当时圣祖的后宫主位均无妃嫔等位号,亦未举行过相关的册封典礼。孝昭仁皇后被称为“妃”,与其与后来的妃位进行对比,不如视为继立为皇后之前的一种短期尊称更为合适。特别是后来册立孝昭仁皇后时,朝廷还为其“补行纳采礼、大徵礼”①,可能即是因为孝昭仁皇后是在孝诚仁皇后丧期之内入宫。
无论孝昭仁皇后是在何时、以何身份入宫,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孝昭仁皇后被正式册立为皇后,成为圣祖的第二位皇后。但是,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巳时,孝昭仁皇后崩逝于坤宁宫,只在皇后尊位上半年左右。
对于孝昭仁皇后崩逝的情况,其后入京的传教士张诚在其日记中提到:“(皇上)前两位皇后都在受封后相继难产崩逝。”②而根据档案记载,在康熙十六年十二月时,孝昭仁皇后的身体就已经出现问题。十二月二十五日,内务府档案内提及:“御前三等侍卫萨勒奉旨降谕总管内务府大臣噶鲁、海拉荪曰:‘传知总管内务府大臣等,为皇后念经。’”③至康熙十七年正月,除让喇嘛们念经之外,圣祖还让道士们在大光明殿祭星,④大臣们也纷纷上折请求为皇后祈祷。⑤以上迹象均与难产不符。⑥
孝昭仁皇后崩逝之后,内务府原拟按照孝诚仁皇后的先例,将孝昭仁皇后奉移至北海团城西侧的空院暂安,但是圣祖认为其地不好,“殿与门皆无,
——————————
①《大清会典(康熙朝)》卷43,清刻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第10页a。
②[法]张诚:《张诚日记》,陈霞飞译,陈泽宪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52页。③《口奏绿头牌白本档案》,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④《口奏绿头牌及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七年正月初七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秦销档(缩微胶卷)》。
⑤《口奏绿头牌及红白本档案》,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七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⑥谨按,清宫本身有为皇后、太后诵经祈福的习惯,但是孝昭仁皇后属于临时特命念经,且从第二年正月的迹象来看,当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对于孝昭仁皇后崩逝的情况,张诚也是从他人处听来。或许孝昭仁皇后是因流产或其他产后疾病崩逝,而被讹传为难产。
看守之众亦甚苦”,于是下令将孝昭仁皇后由宫中正殿奉移至武英殿暂安。①同年三月二十五日,奉移至巩华城暂安。圣祖在上谕中评价孝昭仁皇后道“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恪恭婉顺,殚竭孝忱,正位宫闱。节俭宽仁克襄内治。”“亦是一位称职的皇后。孝昭仁皇后被册立为皇后之后,圣祖为孝昭仁皇后之父遏必隆立庙祭祀。这座庙在康熙十七年十二月建成,圣祖御制碑文内称:“孝昭仁皇后仁孝性成,温恭德著,久存妃帖之思,每深霜露之感……落成之日,用锡丰碑,昭国家不忘故旧之恩,示皇后永怀顾复之念。”③体现出孝昭仁皇后作为八旗勋旧世家之女所产生的特殊影响。
[封谥释义]
孝昭仁皇后崩逝之后,内阁为其拟谥时,“大学士等议奏:按谥法,慈惠爱亲曰孝,圣闻昭达曰昭。皇后天性纯孝,睿德懋昭,允足垂范万世。臣等博询群议,载考彝章,谨拟尊谥曰孝昭皇后”。④得到圣祖的认可。其谥号为“昭”⑤,满文作“genggiyen”⑥,意为“明澈、英明”。
三、孝懿仁皇后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