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李淳风的官职安排流程,在侯君集加快的情况下,就已经送到了太极宫。
“太子要调一个太史博士当崇文馆学士?”
实际上李世民对李淳风的印象,还停留在修改浑天仪上。
不说陌生,但要说熟悉,也就这样了。
至于去西南看风水,也不只是只安排了袁天罡跟李淳风,实际上是一大批懂风水的人。
袁天罡跟李淳风,只是这些人中的两个罢了。
“太子殿下很欣赏李淳风的才华,这才破格提升。”张阿难帮着解释道。
李世民道:“太子干破格提升的事情还少了吗。”
话是这么说,但李世民还是让张阿难盖印通过了。
“当年,朕也有十八学士啊。”
李世民有些感慨,秦王府文学馆,在他成为皇帝的这条路上,帮上了不少忙。
想起曾经的辉煌往事,李世民有些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
心里头考虑着,是不是要做点什么。
毕竟到现在,不少功臣已经是去世了。
——
晋州,临汾城外,石炭厂。
虽然华夏对于煤炭的使用,从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但并没有大规模的进行过开采。
一直到明清时期,对于煤炭的加工技术得到改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增。
再加上大面积的砍伐树木,到处四处都是光秃秃一片,煤矿才开始被大规模进行开采。而在这个时候,挖煤根本不需要打矿洞,因为露天煤矿很多。
挖煤跟挖山的感觉差不多,直接拿着铁锹就能挖。
煤山附近,大量临时搭建的屋舍林立,一条木轨从煤山眼神到外边的平地。
轨道运输其实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务,早在秦朝时期,就有了类似于后世火车轨道的木轨。
跟晚清时期的马拉火车不同,秦朝的木质轨道,是秦朝的“军用铁路”,目的是为了运送后勤物资。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出兵规模庞大,对后勤补给的要求很高,这种“马拉列车”的方式能够满足大规模物资运输的需求,并且节省人力成本。
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且经过防腐处理,哪怕是到了历经两千年到了后世,都能完整的保留下来。
李承乾造的这条轨道就比较简单化,临时搭建也只是用的普通木头。
后世的手推斗车是很常见的东西,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
斗车装满煤矿后,然后人推着在轨道上运输,也能很大程度的节省力气。
还有人力绞车式吊车。
利用滑轮组和绞车的原理,搭建一个木制的框架结构,框架顶端安装有滑轮。
带有摇柄的木质卷筒,卷筒上缠绕着绳索。
绳索通过滑轮组连接,将煤炭吊起,直接送到马车上。
“都说了多少次了,口罩!口罩!”
“尔等若再不戴好口罩,那就莫怪罚款下来,届时跟我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