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536章
二十多岁就能够独当一面,代表京城日报前往专区进行重点采访,可见蒋玲玲的家庭背景有多不简单。
放在其他部门,像蒋玲玲这样年纪的年轻人,要么是在单位打杂,最多是给一些老同志打.打下手,跑跑腿。
不熬个七八年资历,别想独当一面。
互相寒暄过后,众人一块进入会议室。
一把手毕竟是一把手,就算二人是京城日报的笔杆子,一号专员也不会亲自出面接待。
除非是上面下来的大干部。
本次接待任务由副主任刘仁义全权负责,宣传部门负责人配合刘仁义,完成后续的接待工作。
孙和平与蒋玲玲各自掏出纸笔,落座准备采访。
“各位同志,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当然。”
刘仁义冲李卫民投去一抹意味深长的目光。
孙和平低声道:“玲玲,我们开始吧。”
见状,众人暗道果然如此。
正常情况下,负责采访的记者肯定是老同志。
但是这一次,孙和平将采访李卫民的工作交给蒋玲玲。
这么看来,两名记者当中的蒋玲玲唱主角。
孙和平的任务是给蒋玲玲保驾护航,提供工作支持。
蒋玲玲落落大方地道:“李卫民同志,你不用紧张,咱们就像聊家常一样,我问几个问题,你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既不要夸大,也不要过分地谦虚,新闻采访讲究一个真实。”
当即,蒋玲玲问出第一个问题。
丹城专区下辖数百个村屯,为什么大河村能在短短几年之内脱颖而出。
根据蒋玲玲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六零年之前,大河村和其他村一样,属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村。
时间进入六十年代,大河村的发展一年快过一年,连续三年实现粮食大丰收。
对于这个问题,蒋玲玲非常感兴趣。
希望李卫民能全面描述这个问题的答案。
李卫民微微一笑道:“关于大河村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一次次地获得粮食丰收,成为农业工作和副业工作的双标杆,既少不了乡亲们的配合,更与各级领导的关心和爱护分不开,公社,县里,专区各部门,全都是我们的娘家。”
“出于对我的信任,任命我担任大河村生产队长,又会时不时给予我们村一系列的帮助和关怀。”
穿靴戴帽面面俱到,李卫民整合了宣传部给的发言稿,用自己的话阐述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
大河村能有今天,少不了各部门的大力帮助。
没有集体的力量,就不会有大河村的今天。
公社,县府,专区,三个部门一个都没有漏掉。
蒋玲玲一边听,一边低头奋笔疾书。
孙和平暗暗发笑。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
下来采访之前,领导单独找孙和平谈话。
蒋玲玲是个新同志,更是个值得重点培养的好同志。
孙和平这位老同志要多多发扬风格,帮助蒋玲玲完成这次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