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孟伟想七想八的时候,孟家的餐桌上,孟父也在叮嘱孟母。
孟家条件好,孟父以及两个儿子一个儿媳都是有工作的,大房二房虽然分家了,可还住在一块儿,每个月交二十的家用,加上孟父孟母的补贴,伙食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一周最少能吃一回肉。
这会子,晚饭就很好,孟母早上从供销社抢的一条鱼,炖的鱼汤熬成奶白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孟家几人食指大动,等孟父拿筷后纷纷开动,孟母还有些惋惜,小儿子一家没来吃饭,就听孟父说道,「以后,你也少去给孟家家里收拾,等他和两个孩子过成一团糟,就知道要找个媳妇过日子了。」
孟母反驳,「那怎么行。」
事实上,在搬离孟家院子又离婚后,小儿子不愿意看嫂子脸色,一般能不怎么回来,都是孟母上门帮忙收拾,顺便带点粮食过去贴补,帮着做饭洗衣啥的,否则,孟伟家还会更艰难。
「怎么就不行了,他要一辈子不结婚,你还能去伺候一辈子,就算你能,等我们都走了呢。」孟父瞪着眼睛,随即语气稍缓,「也不是一直不让你去,但那小子总不能一直不结婚,让他自己带着孩子过,要不了两个月,就得哭着喊着娶媳妇。」
孟母不大相信,「真能成,他可都离婚好几年了。」
孟父没好气,「那还不是你上赶着伺候,什么都给他忙活完了,哪还需要娶媳妇。」
孟母可不同意这个说法,但也没反驳,半信半疑着道,「行,那我先不去,等两个月看看再说。」
孟父孟母商量着热闹,孟家大房二房冷眼旁观,谁都没吭声。
一开始,小儿子离婚,孟母还想让两个儿媳去帮着收拾,她们又不傻,藉口叔嫂不好单独相处给拒绝了,至于孟母,那是长辈她们管不了,可也看不惯,今儿看一场笑话,别提多畅快了。
要说孟家这矛盾,其实早就有了,大房还好,孟家老大最受孟父看重,娶的媳妇也有正式工作,其实条件不差,但家中大小琐事都是孟母做主,家中的吃食上难免就偏向三房,就连孙子辈都是三房的最受孟母欢喜,时日一久,矛盾可不就多了。
好不容易等到分家,结果孟伟一离婚,还是照常带着孩子上门吃喝,这谁受得了啊,大房夫妻有工作,吃点亏也不在乎,二房的没工作,可不就受不住,几次三番的嘲讽,孟伟是个要脸面的,之后轻易就不带孩子上门蹭饭,孟家的矛盾这才消停,只孟母经常上门帮衬,两房的人看不惯,也不好多说什么。
故而,眼下见三房被退婚,既担心以后还要添麻烦,又忍不住看笑话,既然情深,有本事就别再结啊,那不害人家女同志呢吗。
孟家人的复杂心绪,阮家人全然不知,不过也不重要了,婚退了,从此他们跟孟家再无关系,以后最好再也不要有见面才好。
出了孟家门,阮父来到藉口,将托别人照看的板车拖上,一家三口往回。
路上坑坑洼洼,时不时还有大坑小坡,其实推着板车走路很是累人,明明天气不热,阮父愣是热得满头大汗,阮柔抿抿唇,心想,一定要早日挣钱买个三轮车回来。
回到阮家,虽然累,可三人心情都挺好,阮母还说明天找个媒人上门,阮柔唬了一跳,还以为阮母是要给自己介绍对象,结果阮母说的话大出所料。
第423章「你年纪还小,结婚的事不用着急,但你先前跟孟家定亲,村里很多人……
「你年纪还小,结婚的事不用着急,但你先前跟孟家定亲,村里很多人都知道,如今退婚了,镇上是闹得热闹,但村里人不一定能知道,所以啊,我找个媒人上门,顺便把消息传出去。」阮母是个小老百姓,可小老百姓也有自己的生活智慧,说着阮母看她一眼,有些小得意
阮柔听了,自是好一番感谢,「妈,可多亏你了,我自己可想不到这些。」
第二天,阮母果真找了个媒人上门,跟人说好了,先宣传,不用介绍人相看,还塞了五块钱,为了女儿的名声,她可算是大出血了。
解决了孟家的婚约,阮柔彻底解决了麻烦事,也有更多时间放在生意上。
...
...
...
爸爸,我想吃山猪肉!爸爸没空,让小黄去给你抓!可小黄是猴儿啊!没事,它会打军体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