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次见面因着不熟悉,彼此都十分友好。毕竟,六个人来自五湖四海,身世背景丶年龄丶家庭丶性格都各异,能凑到一起,也算是一种缘分。
一。夜无梦,阮柔来到湖市的第三天,就是湖市大学正式开学的日子,入学那一天,学校的老师就通知过,今天要去学校操场报到,会有校长讲话以及分班。
校长约莫五十岁上下,一头短发几乎白了大半,面上满是沧桑,可见过去十年同样经历了不少磋磨,可她的面上满是充满希望的干劲,衬得那张枯瘦的脸庞都显出几分生机来。
与其神情一般,校长讲话也很是抑扬顿挫,充满鼓舞与勉励,足足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几乎在场的每一个新生都被其情绪所感染,连自认为经历诸多,不怎么会有太大情绪的阮柔都不由得生出一种时代在我的踌躇感。
据官方统计,第一届高考约有570名青少年参加高考,最后实际录取了27,3万人,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一个走进大学的学生,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当然,冒名顶替他人录取通知书入学的人除外。
这群人中,大半都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家发展的脊梁,作为最中坚的人才基础,他们将在未来四年用最充沛的经历去学习丶去追逐丶去奉献,最后,扎根到国家的五湖四海,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激昂的情绪中,阮柔只感觉胸腔中那颗心脏都跟着剧烈跳动起来,似是原主也憧憬着未来四年的精彩大学生活。
也是,这是原主曾经渴望了很多很多年的梦,哪怕她后来已经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拥有大多数普通人没有的财富,是一个实打实的富商,可她最初的梦想,也不过如小时候跟母亲许诺的那样,「妈妈,以后我也要成为湖市大学的学生。」
两个小时,校长引经据典,历史与时代,国家与个人,生存与梦想,知识与未来,几个主题听得在场新生们如痴如醉,等校长结束离场时,只听得一阵如雷鸣般的掌声。
也是后来,阮柔才从其他人口中得知一二校长的经历。
过去那个年代,若非身居高位或者有足够的背景,几乎所有的知识人都经历了一场从身体到心里的巨大折磨,校长就是其中一个。
校长本名肖眉,后来自己改名为肖梅,便是予以梅花之志,肖梅女士本是湖市研究所的副主任,在十年期间,遭丈夫儿子背叛,下放足足八年,期间,身边没有一笔一纸,更无一个可信之人,甚至还被打断了一条腿,因为无钱医治,至今还一瘸一拐,每逢下雨天都要遭受巨大的折磨。
上层领导决议恢复高考后,湖市研究所因为人才紧缺,调查一番后决定给肖梅平反后,但肖梅自述下放多年,未曾接触过书本研究,你不敢再进研究所花费政府的资金人力,而是提出回湖市大学任教,同时在大学同步开展课题研究。
当然,这些都是之后的事,现在的阮柔还沉浸在开学的喜悦和激动中。
校长讲话完毕,由各系的系主任通知分班名单,阮柔没有读熟悉的经济金融系,而是读了原主最喜欢的文学系,毕竟,原主原本就是一个热爱文学丶喜欢文字的知识青年。
阮柔同班的中文系学生一共足有三十五人,大家都很是热情,怀抱着满满的求学之心,不到一周就组织创办了学校的第一期文学周刊,其中花费,一半争取的学校经费,一半由成员自费。
看着一群人饭都吃不饱,却舍得为创办周刊啃干馒头拌咸菜,阮柔只觉得心中沉甸甸,她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怀抱大学梦的远远不止原主一人。
靠着不错的文学素养,和满肚子的古今文学知识,阮柔在文学社勉强混了个副社长。
跟她一样的副社长足足还有三个,上面还有一个正社长,成员不仅包含了班上全部三十五人,还有外系外班的约七八十号人,是一个一百多人的大社,一个个提建议想法纷呈,干起活来动力满满。
很快,学校大半教室的黑板报,公告栏丶围墙上,文学社自创的文学角以及文学周刊,几乎布满了整个湖市大学,甚至有往外蔓延的趋势。
阮柔中不溜求,在文学周刊和公告栏写了几篇文章,反响还不错,但很快,经济危机出现了。
印刷需要花钱,做板报丶写文章墨水纸张样样都要花钱,而新学生中,不说个个都是穷人,起码九成九连吃饭都有困难,一时的奉献可以,但长久下去,总不能连身子骨都亏空了。
阮柔看着便不自觉眉头蹙起,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要有钱进来。
后世的大学社团其实有一个很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专门设立了一个外联社,负责从外部拉拢赞助资金,但现在,湖市所有的资料都在国营厂这类政府手中,如何拉赞助,成了一个难题。
...
...
...
爸爸,我想吃山猪肉!爸爸没空,让小黄去给你抓!可小黄是猴儿啊!没事,它会打军体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