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场有懂行的都笑了,有人说,“蒋庆之是京师强龙,可这是南方,到了这儿想翻身,对不住,不给他这脸。”
“陈府尊威武不能屈,果然是个好官。往日咱们却看轻了他,不该!”
“板荡识忠臣呐!”
陈连听到这些话,心中把那些吃瓜或是有心人骂了个狗血喷头。他本就想按照官场规矩来,无论蒋庆之如何怒不可遏,也找不到一点话柄借势发飙。
可这些人话里话外却把他当做是威武不能屈的好汉子,包青天第二。
卧槽尼玛!
包青天的那些故事是以讹传讹好不好,包拯青天的美誉来自于他改进了审案的过程。前宋官员审案,嫌犯是见不到主审官的。
你没看错,嫌犯和主审官隔老远呢!
往来咋办?
胥吏来回传话啊!
可话一被中转,往往就走了样。甚至有人买通胥吏,暗自扭曲双方话语,于是乎,好人背锅,坏人逍遥。
包拯觉得这是弊端,于是便废除了这个规矩,直面嫌犯审案。消息传出去,民间皆称之为青天。
陈连是想有一番作为,可压根就没想过做青天。他不是傻子,知晓做青天的代价,不是被官场排挤,便是被当地豪强士绅视为敌人。
所以,他只想做个打油翁……在几方势力之间油滑的来回穿梭,攫取好处。
吃瓜众的一番话却把他顶住了。
陈府尊,咱挺直了,别趴下!
陈连心中大骂,也暗自叫苦,但当着一干人等他还真没办法趴下。
只好一脸肃然的挡在前方。
蒋庆之觉得有些好笑,他指指陈连,“户部官吏三人被烧死在驻地,你身为知府,做了什么?”
陈连说道:“下官亲率好手查找线索,连日奔波未曾懈怠。”
“那么,结果呢?”蒋庆之问。
这不是打脸吗……陈连说:“凶手狡黠。如今南京刑部的人正在追索。”
——不是我军我能,而是敌人太狡猾。这不,南京刑部的人也束手无策。所以你长威伯想藉此攻击本官,没戏。
“那是义士!”有人高呼。
“那是我松江府的义士。”
“那些酷吏该死!”
“本就死有余辜,那些人不过是替天行道罢了。”
此刻大明风气渐渐开放,首先是舆论,也就是八卦,无所不敢说。其次是。那些穷酸穷的一批,便写几本去换些钱粮,好歹果腹。若是有多余的,还能打一壶黄酒,来一碟子茴香豆,偷得浮生半日闲啊!
文人嘛!
特别是那些屡试不中,满腹牢骚的文人,对现状最是不满。他们把满腹牢骚和怀才不遇的不满,尽皆化为笔下文字,明嘲暗讽……对当下各种现状大加鞭挞。
比如说写游侠,写江湖好汉,往往对立面是官吏,是权贵。情节多半是官吏权贵横行不法,做下恶事,江湖好汉得知后义愤填膺,拔刀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