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章合作无间的君臣(第8页)

他们要是能保持二十年后有十万人口,就了不起了。

而大汉呢?二十年后人口搞不好已经近两亿了。

那个时候大汉到处都是二十多岁的小伙,要吃饭,都要开拓,都要出去。

到时候三韩这片土地上,恐怕会有几百万大汉人,到时候只有十万三韩人,他们还能存在下去?

大汉境内尚且有三分之一的人娶不到老婆。

到时候有钱有势又有闯劲儿的大汉青年去了三韩,三韩女人脑子被驴踢了才会选风吹日晒干着最苦的工作吃不饱饭的本地男人。

不出三十年,三韩就要完蛋。

而卫满朝鲜虽然完蛋了,但人却有资格活下来,你别管活在哪儿,就算去西伯利亚挖石油,那也是保存下来了。

不过,真正看懂霍海政策的人是不会去和别人争论的。

这些不适合摆在台面上说。

就算是自己提出这种观点,到时候别人也可以说‘这可不是大司农的观点,这是你的观点,大司农是好人怎么会出这样的绝户计?’

而他们更惊讶于,经过一年时间后,当初有了互相试探互相提防的皇帝刘彻和大司农霍海,又君臣和睦,配合无间了。

刘彻分明就是要退一步,然后更省力的拿下卫满朝鲜,只是要丢个面子罢了。

刘彻一般不愿意丢这种面子,他愿意丢面子,肯定是要爱惜人力物力干别的。

干什么?

新商改,教改要开始了。

而霍海为什么要颠倒黑白发一篇未来一百年两百年后会被人看出猫腻来的文章?

未来的人研究历史,一眼就能看出三韩消失是霍海的毒计。

霍海虽然有各种名声,但没有一条叫做恶毒。

现在写文章,还不是为了给刘彻拉扯火力。

给人造成一种,大汉现在不打卫满朝鲜,是大司农对于对卫满朝鲜的政策有异议,需要讨论的假象。

而不是因为陛下第一次打没打过。

历史书上也会写,刘彻要一鼓作气拿下卫满朝鲜,霍海对卫满朝鲜善后事宜提出了疑虑,满朝上下开始讨论,所以导致战事推迟。

就这么一个无中生有的讨论,在朝会和议会讨论了一整个季度。

这个季度中,卫满朝鲜那边流言四起。

其中最著名的一条是‘大汉打我们只是为了航运,现在在三韩建立了据点,不会再打我们了,我们这儿这么穷,大汉打下我们有什么好处?咱们还做什么战防,不如省钱多吃两碗米饭,多吃两个茶叶蛋。’

大家还在套路大汉那边流传过来的茶叶蛋就是好吃,不像本地煮鸡蛋那么难以下咽。

卫满朝鲜那边这种论调成为主流时,四个城市的防备开始放松。

大量的人甚至开始出来找工作,甚至去三韩找工作。

日子一副恢复了要重新过上好日子的景象。

大汉军队来了。

霍海给历史书写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反面典型。

没有铁板一块的抵抗,短短十五天,卫满朝鲜被剿灭。

卫右渠没有被带回长安,而是直接原地被砍头处决。

卫满朝鲜所有人口全部迁往西伯利亚,离开的人不允许携带任何书籍,所有书籍都被检查,但凡带有卫满朝鲜箕子朝鲜字样的,全部焚毁。

全部改为卫满卫国。

改此地为乐浪四郡。

由原肃慎和右北平没有土地的大量刚被撕毁奴隶协议的人口填入。

这场浩大的迁移工作,要持续三年。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