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于是,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地呵护那一部分,直到死亡。
看到这个故事时,孟初一直在想,这些碎片,还可以再拼凑回去吗?
更重要的是,早已变成玻璃的部分,还可以长回坚韧的血肉吗?
第8章社交
【社交:i人参加时表面一派波澜不惊,其实心里在“天哪求求谁来理我一下”和“谁都别跟我说话我只是个安静的干饭机器”之间反复横跳的活动。】
聚餐结束后,付关山即刻启程,回到了香港,孟初也恢复了独居生活。这段婚姻的影响,如同泛起的涟漪,短暂扰动之后归于平静。
他回归上课、实验、写本子、带学生的轮回中。
哪一个都不让人省心。
他没有助教——学校没给他配助教,要自己招一个,他又心疼钱——所以作业只能自己批。软件设计基础是大班课,批改量可观。
如果说,批作业能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有利于改善教学,那还值得,关键是……
孟初按了按眉心,滑到下一份代码。
这明显是互相抄的啊!
让大学生不抄作业,显然不现实,但抄也抄的有点技术含量吧,连着几个人,代码全错在同一行,抄之前检查一下不行吗?
孟初耗着无用的光阴,打着虚假的分,心想,这真是一场漫长的相互折磨。
他要记住抄作业的学生,易如反掌。不过没什么意义,大学教育讲究的就是个“难得糊涂”。
只是,他滑到其中一份时,挑了挑眉。
好吧,这就有点出人意料了。
批完作业,就到了组会的时间。这是孟初入职第一年,手下只有一个研究生和两个确定保研的本科生,开会规模很小,一张方桌就够用。
组会照例是说明本周工作进度,研究生正帮他做气象仪的项目,本科生还处于见习阶段,他只是每周指定他们读几篇文献,然后给组里做一个汇报。
然而,那位大四的学生一开口,方桌的气氛陷入了凝滞。
另外两个学生对视一眼,又偷偷瞟了眼孟初。
这明显……是AI写的稿吧。
这年头,用AI整理文献综述是正常的,但也不能完全照搬啊。这家伙连润色都懒得润色,有些句子都不像人话。
他读完之后,孟初盯着屏幕,问了他几个问题。
果然,这学生就没读文献。
他不是很想发论文吗?不读文章怎么了解前沿研究?难道想让自己直接送一篇论文?
孟初叹了口气,指着屏幕说:“这句话逻辑不太通顺吧?这两点也不是可以并列的……”
学生听着他的评价,附和着点头,态度倒是恭敬:“是的是的,老师说得对。”
孟初盯着他,脑海里满是批阅作业的沉痛。
连自己组里的学生,上自己的课,也敢正大光明抄作业!
他很想拿出师长的威严,怒斥对方。然而,情绪调动了半天,话到嘴边,还是说不出来。
算了,单独见面的时候再说。组会骂人,回去还得反刍,有没有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他转向下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