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9章(第2页)

根据世祖为孝献皇后所写《行状》记载,孝献皇后“聪颖过人,及长娴女工,修谨自饬,进止有序,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入宫之后,“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母皇太后所嘉誉”①,故而诏晋为贤妃,并且在一个月之后又诏晋为皇贵妃。在孝献皇后被诏封贤妃的时候,顺治朝后宫正在试行“东宫皇妃”“西宫皇妃”的二妃制,当时“东宫皇妃”原定为定南武壮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贞,而孝献皇后可能原拟封为“西宫皇妃”。但是随着后来“东宫皇妃”孔四页因故未能进入世祖后宫,二妃制被废弃,转而被封为“贤妃”,满文作“hiyunfei”

在世祖的记述中,孝献皇后“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孝顺孝庄文皇后,“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后在侧,不乐也”。亦尊重爱戴孝惠章皇后,“事今后(孝惠章皇后)亦如母,晨夕侯兴居,视饮食,服饰曲体罔不悉”。在政治上,劝世祖宽仁为上,同时严守女子不干政的本分。生活上,性格俭朴,“绝无储蓄”,原不信佛,在世祖的开导之下,“专心禅学”,与世祖十分投缘。③

正是在这种为人处事近乎完美的背景下,孝献皇后得到了世祖的宠爱,并在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生下皇四子。世祖爱屋及乌,对这个皇子极为珍惜,称为“朕第一子”,满文作“ahunggajui”④,意为“长子”,全然不顾皇次子福全和皇三子圣祖的存在。这里的“长子”亦可以作为“嫡长子”解释。出于对这个皇子的重视,世祖还特地遣官告祭坛庙,命百官朝贺,并且给天下犯人减等处罚。这种近乎皇太子的待遇,证明世祖可能有立其为储的打算。可惜皇四子在顺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夭折,只活了四个月。世祖悲痛之下,追封他为和硕荣亲王,并亲自为其撰写圹志。

通过后来世祖所言“后病阅三岁”计算可知,自从生育皇子之后,孝献皇后的身体状况就开始下滑。“虽容瘁身癯,仍时勉慰无伤。诸事尤备,礼无

——————————

①《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行状》,民国七年仁和吴昌绶双照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1页a。

②康熙本《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3,顺治十三年八月庚子条,清满文写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行状》,民国七年仁和吴昌绶双照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1页b、第2页a。

④皇清和硕荣亲王圹志(碑),天津市蓟县文物保管所藏。

少懈,后先一也。”在顺治十五年正月,孝献皇后还曾经劝阻世祖将孝惠章皇后废位,可见优良的人际关系一直被其保持,实际上的影响力已经与正宫皇后别无二致。世祖亦明确指出:“宫中庶务,曩皆后经理。尽心检核,罔不当。虽未晋后名,实后职也。第以今后(孝惠章皇后)在,故不及正位耳。”①

自顺治十四年孝献皇后患病以来,又经历其父鄂硕和其兄鄂汉的病故,给予孝献皇后不少打击,以至于“忧劳成疾”,最终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崩逝于承乾宫。其崩逝之后,根据世祖的记述,上至孝庄文皇后、孝惠章皇后,下至其他妃嫔乃至宫中使女,均十分悲痛。世祖在《行状》中强调:“是皆后实行,一辞无所曾饰,非后以崩逝故过于轸惜为虚语。”②固然其中难免有夸张之嫌,但是也可以大致反映孝献皇后的品德。

按照孝献皇后生前的愿望,其崩逝后被火化,宝宫暂安黄花山,之后在康熙二年与世祖合葬于孝陵。她的谥号是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是清代唯一没有系帝谥的皇后。③

[封谥释义]

清代官方文献一般称孝献皇后为“孝献皇后”或“端敬皇后”。“献”字,满文作“surc”④,意为“聪睿”;“端敬”两字,满文作“tobginggun”⑤,意为“端正恭敬”。

四、孝康章皇后

[简介]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原正蓝旗汉军后抬镶黄

——————————

①《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行状》,民国七年仁和吴昌绶双照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8页b。

②《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行状》,民国七年仁和吴昌绶双照楼刻本,国家图书馆藏,第10页b。

③谨按,孝献皇后是清代唯一未系帝谥的皇后,这使得她的身份十分尴尬。以忌辰为例,清代皇后的忌辰都要被记录下来,颁之全国。作为国家统一的要求,在皇后忌辰这一天官员需穿着素服,并且禁止婚嫁。反映这种忌辰日期的实物即是“忌辰单”。但是在清代众多的“忌辰单”中,都没有写上孝献皇后。这是她既是“皇后”之一,却在各种待遇上达不到“皇后”标准的体现。

④《奏为敬陈孝献皇后忌辰设祭及孝东陵前添设小碑楼等事》,乾隆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档案号:04-01-14-0003-00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⑤满文本《八旗通志初集》卷155,罗硕传,清刻本,中央民族大学藏,第65页b。

旗汉军档记满洲佟佳氏,承恩公、都统图赖之女。崇德五年生。顺治年间被选入后宫为庶妃。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生第三子玄烨,即圣祖仁皇帝。顺治十八年正月,世祖崩逝,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康熙元年十月二十七日,尊上徽号曰慈和皇太后。康熙二年二月十一日亥时崩,年二十四岁。同年二月二十一日,暂安坝上享殿。五月二十七日,恭上尊谥曰孝康慈和庄懿恭惠崇天育圣皇后。六月初六日,移奉孝陵。康熙九年五月,追系帝谥曰孝康章皇后,升衬太庙、奉先殿。雍正元年八月,加上温穆两字。乾隆元年三月,加上端靖两字。

[家族背景]

孝康章皇后出身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与太祖元妃同族。从辈分上计算,孝康章皇后是太祖元妃的远族玄孙女。关于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可以参考太祖元妃条。孝康章皇后的祖先是巴虎特克慎之子达尔汉图谋图。根据佟佳氏谱牒的说法,明代时,达尔汉图谋图因长期在抚顺做生意,与中原人来往密切,后来为了方便,就人抚顺民籍,以佟为汉姓,被明朝封为百户。以当时的概念来讲,可以认为达尔汉图谋图一支是编入民籍的归化女真人。之后,达尔汉图谋图的后代均为民籍,至其六世孙①佟养正时,率全族归入八旗,因用汉姓而被编入汉军,是汉军的著名世家之一。

孝康章皇后的父亲图赖,原名佟盛年,是佟养正的第二子。其原袭父亲的三等轻车都尉爵位,后晋封为三等子爵,仕至兵部尚书、都统,在顺治十五年时病故,得谥勤襄。孝康章皇后的母亲是图赖的嫡妻觉罗氏。②图赖有三子,第一子佟国纪早亡,第二子佟国纲仕至内大臣、都统,第三子佟国维仕至领侍卫内大臣。这三位即是孝康章皇后的兄弟。

佟图赖一支原本即是拥有世爵和数个世管佐领的军功勋旧世家,又

——————————

①谨按,本书中关于“世孙”的计算遵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算法,以孙辈为一世孙、曾孙辈为二世孙、玄孙辈为三世孙,以此类推。

②谨按,根据《圣祖仁皇帝实录》,图赖及嫡妻觉罗氏获封公爵和公夫人是在康熙十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可参见《圣祖仁皇帝》卷68,康熙十六年七月庚子条,《清实录》,第4册,第871页。而据弘旺所著《皇清通志纲要》记载:“十六年丁巳……七月二十五日,封公佟佳图赖夫人焦氏,乃慈和太后母。”可参见弘旺:《皇清通志纲要》卷4,清钞本,国家图书馆藏,第76页a。出现这种区别,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觉罗氏和焦氏为两位人物,觉罗氏是孝康章皇后的嫡母,而焦氏是孝康章皇后的生母。二是觉罗氏和焦氏为同一位人物,只是姓氏写法不同,因为清初便已经有“觉罗氏姓赵”的说法出现,所以将“觉罗氏”写为“赵氏”“焦氏”也有一定可能性。

因为孝康章皇后的缘故获封承恩公爵,同时兼具勋旧和外戚双重身份,并在之后的康熙朝进一步发展,成为清代八旗一等世家之一。后来,圣祖的孝懿仁皇后、慤惠皇贵妃、宣宗孝慎成皇后、文宗端恪皇贵妃,均为图赖后裔。

孝康章皇后家族最为复杂之处在于其家族的旗籍。如前文所述,图赖一族原为女真人,在明代投入辽东民籍,成为归化汉地、使用汉姓的女真人。清初,又因使用汉姓的缘故,被编入汉军正蓝旗。康熙七年,孝康章皇后家族的佐领由正监旗汉军抬入镶黄旗汉军,即后来的镶黄旗汉军第一参领第七佐领。康熙二十七年,佟国维奏称,“臣族本系满洲,请改为满洲旗下”,议覆决定:“应如所请,将舅舅佟国纲等改入满洲册籍。但镶黄旗舅舅佟国纲等一佐领及正蓝旗同族之十二佐领、镶红旗同族之三佐领下所有文武官员及监生、壮丁为数甚众,不便一并更改,仍留汉军旗下。”①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